产业扶贫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贵州水城倮么村见闻

04.04.2015  20:24

水城县米箩乡倮么村。(周远钢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4日电(周远钢)一棵焕发新绿的高大的古树,一条干净的观光走廊,走廊旁的三角梅已经盛开,对面山脚下一长排青瓦白墙的布依风情小楼,一排排蔬菜大棚,错落有致的猕猴桃基地,一条宽阔的水泥路通向远处,来来去去的车辆,在夕阳的映照下,组成一幅美丽的春日乡村图画。

    “现在是给猕猴桃疏花疏果、摘枝,马上要打农药、除草,8月份要收果,收果后要剪枝、施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今年56岁的贵州水城县米箩乡倮么村马鞍组村民李朝俊说。记者遇到他时,他刚干完下午的农活,来到家门口的观光走廊休息。

    “每天工作8小时,我是技术工,100元一天,老婆每天70元,两人每月能收入将近5000元。”李朝俊说,家里的18亩土地按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流转给六盘水市农投公司建猕猴桃产业基地,一年能收到土地租金1万多元,每隔5年土地租金还会提高。土地流转后,他和妻子一起在农投公司的的猕猴桃产业基地里做零工。

    李朝俊所在的倮么村是贵州省100个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水城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距水城县城大约40分钟,园区现已形成了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精品水果、烤烟、茶叶、核桃、养殖等多种产业配套发展的格局。

    “以前种玉米、水稻,如果收成好的话,才能收入大约15000块,但是投资肥料、种子至少要花4000块钱,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家人才能赚到11000块钱,这几年收入已经翻了几番。”李朝俊说。

    据米箩乡党委宣传委员向万毕介绍,在当地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下,米箩乡近年来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政策,以猕猴桃为拳头产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目前,米箩乡已经有有三家公司,两家产、学、研基地,全乡已规模化种植猕猴桃21900多亩,仅倮么村就有3000多亩。和李朝俊一样,倮么村家家户户都进行了土地流转,不再种植传统的玉米、水稻,而是在家门口当起了“产业工人”,部分村民还自己创业,开起了农家乐,开办了养殖场。

    同时,米箩乡以倮么村为重点,大力推动“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布依文化风情特色,实施民居改造和环境整治工程。目前已建成布依风情园、文化观景长廊、休闲农庄,形成了集观光、生态旅游、生态种植养殖、民族风情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度假园区。

    “现在风景好了,4年前我们这个地方出门就是一脚的泥巴,现在得到党和政府的优惠和照顾,一出门不是水泥路就是鹅卵石路、沥青路,作为老百姓来讲很满意了。”村民李朝俊笑着说。

    据了解,通过产业带动,倮么村1000多户村民人均年收入高于5000多元。“马鞍组的30户人家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目前至少有20户买了3万到10多万的车辆,都是这几年的变化,种地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米箩乡倮么村党委书记王继跃说。

    下一步,水城县将推动倮么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布依族民族文化手工艺品,扶持更多有特色的农家乐,让村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房前屋后种上特色葡萄、美国樱桃等水果,在丰富游客的乡村旅游生活的同时,也让村民的腰包进一步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