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记清镇市“文朝荣式好支书”赵时明

04.08.2015  18:41

贫困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记清镇市“文朝荣式好支书”赵时明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4日电  8月3日上午,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依山势高低错落种植的猕猴桃树长势喜人,枝头上挂满了果子。猕猴桃树下套种的黄豆、辣椒,黄绿红相间,可谓生机盎然。村里罕见的田坝子里,种植了成片的茄子、豇豆……可谁也没有想到,4年前,这里还是没有一条水泥路,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人心思散、干群紧张的穷山村。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日前刚被贵州省委表彰为“文朝荣式好支书”的赵时明。

    凤山村位于卫城镇东北部,离政府驻地10公里左右,6个村民组零散分布着,因平地少,加上缺水。前30年,村里基本是以种植烤烟为主。单一的种植结构,直接间接导致了村里的贫穷。

    2011年4月,赵时明被组织交叉安排到凤山村任党支部书记。因之前的村支两委对减贫摘帽没有任何发展思路,村民隔三差五就上访,整个凤山村呈现一片“贫病交加”的景象。对赵时明的到来,凤山村民“给予”了最大的冷漠。

    第一次召开群众大会,算赵时明自己在内,就只有4个人参加。深受触动的赵时明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凤山村的人心聚拢起来!因为他深知,一个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党组织,不可能带领凤山村冲出后进村的凹地。

    在随后的2个月内,在凤山村主任陪同下,赵时明走访遍了全村414户村民,召开大会小会共200多次。对于一些思想顽固的村民,他甚至13次“厚着”脸皮登门入户。

    走访过程中,赵时明不忘成功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他给村民们“”邻近的修文县谷堡乡平滩村、红星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猕猴桃,息烽县石硐乡何家洞村种植核桃致富的例子……他一遍遍地鼓励村民破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凤山村民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逐渐从过去的“局外人”转变成了“当局者”。只要大喇叭发出开会通知,随便就有百多人参加。老党员陈绍林甚至带着村民,主动到村办公室与两位村干部讨论凤山村的发展思路。

    随后,赵时明带头发动村里有种植意愿的52位成员入社,注册资金42万元成立凤山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该合作社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果蔬种植。

    目前,凤山村种植有汶川李子和贞丰李子400余亩、猕猴桃1300亩、苗木20亩,每年种植无公害蔬菜1000余亩,种植辣椒、烤烟等经济作物共计2000余亩。凤山村已向农业局申请获得苗木花卉种植和销售许可证,并于2013年年底申请注册猕猴桃商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凤山果蔬品牌,促进经济发展。2014年合作社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待今年猕猴桃进入采摘期后,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6000元。

    同时,为解决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凤山村支两委通过争资金、跑项目、协调企业支持和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等,逐步完成了贯穿全村5个村民组约6公里的村级公路建设,打通了与周边村的道路交通网,与辖区企业协调修建机耕道近30公里。目前,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和1100亩水田灌溉用水的工程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今年,凤山村又争取到了凤山老寨组至高山组7.5公里的通组路硬化项目。至此,凤山村贯通5个组直接连接卫百路,四通八达的村级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以前,村里的娃娃上学,只能走田坎路,最远的要走6公里左右才到学校。现如今,路网接通后,村里有农村公交车通过,娃娃上学放学,都可以乘车。

    如今,在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问起村支部书记赵时明,朴实的庄稼人总是露出赞许的笑容,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赵支书是我们贴心的当家人”——简单的话语,由衷的感情,真真切切反映着老百姓的口碑。

    而对于凤山村下一步的发展蓝图,也早已在赵时明的心中绘就:凤山村将凭借穿村而过的成贵高铁,以及邻近卫城站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果蔬种植及生态农家乐。

    在赵时明的带领下,凤山村犹如一只破茧的蝶,正翩翩起舞。(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