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这个村“较劲” 只比家中是否有读书郎

21.11.2018  21:00

  新华网贵阳11月21日电(记者施钱贵)“我们这里,不比房子大,不比票子多,只比家中是否有读书娃。”在被问及为什么村里能有这么多人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时,家住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乐旺镇乐宽村的韦学胜如是说。

  乐宽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寨,村里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以大学生多而在当地小有名气。全村总共不到1800人,却有近140人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现在村里每年都有三四个学生考上大学。

  从望谟县城去乐宽村有60多公里,即使走一段高速路,开车也要一个多小时。下了高速,汽车翻过几座大山,乐宽村就坐落在山间的河坝上,周围是连绵不绝的青山,一条碧绿的小河从村子中间横穿而过。

  村民的房子散落在河坝上,形成一条小街,韦学胜家四层的小洋楼在村里特别显眼。韦学胜今年68岁,5个子女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这栋房子是大家一起出钱修的。

  三十年前,为了供子女上学,韦学胜想尽了一切办法。“那时候连打工的地方都没有,所有收入来源于家里的几亩田。”韦学胜说,他以9000元的价格把家里的6亩田一次性租给别人,租期11年,再去租别人的旱地来种,每年付一次租金,这样就多了一笔现金。“我把租来的旱地改成水田,耕田时连骡子都累死了。”他说。

  租过地、借过钱、做过生意……韦学胜熬过来了。令韦学胜欣慰的是,5个孩子都很争气,家里的条件也慢慢改善。作为村里第一批走出去的人,韦学胜的大儿子成为村里人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首先带动自家兄弟姐妹,然后逐渐带动周边的人,乐宽村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读书走出大山。”乐旺镇镇长杨元玉说,乐宽村的村民很重视教育,条件稍微好点的人家都会把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而且,村里外出务工的少,家长对孩子管教比较好,这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

  “从村里去上学真的很不容易,以前没有公路,走山路到县城读书得七八个小时。”乐宽村支书王大中曾是一名教师,退休后回村当起了村支书。他还记得,那时候到县城念高中,天不亮就得出发。“父亲不放心,送我走一段路,等天亮了再回去忙自己的事情。”谈起往事,王大中的眼角湿润了。

  “现在交通四通八达,农村的条件大大改善,孩子们走出去比以前容易多了。”王大中说。

  望谟县委副书记刘灵表示,穷县也能办大教育,望谟用最好的地盘建学校、最多的资金办教育、最好的人才抓教育。为了抓好教育,望谟县实行师生同考、目标绩效二次分配,每年拿出几百万元对教师进行奖励。“教育扶贫是最长远的办法,经济社会发展要注重扶智。”刘灵说。

[责任编辑: 吴雨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