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知名画家杜宁携抗战老兵肖像画举办画展

19.09.2015  11:49

  杜宁

  昨日,贵州知名画家杜宁携70幅远征军抗战老兵的肖像画举办了主题为“重走远征路———杜宁写生画展”,共同留下老兵的记忆,铭记历史。

  ◎ 255幅肖像 精选70幅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9月18日,贵州知名画家杜宁的“重走远征路——— 杜宁写生画展”在贵州省文史馆4楼展厅如期举行。作为省文史馆研究馆特聘研究员,杜宁从2008年起就开始关注抗战老兵。几年来,杜宁不畏路途遥远与艰辛,多次前往滇西远至泰国和缅甸等地进行采风写生,创作了大量抗战老兵的肖像绘画、书法和诗词作品。据最新统计,杜宁共创作了255幅抗战老兵人物画作。本次展览中,杜宁特意挑选了70幅画作展览,以此作为对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

  时间追溯到70多年前。1942年,为了保卫中国的西南大后方,中国军队先后在滇西缅北投入兵力40万,最终中方以伤亡20万的代价,打通了唯一的生命线——— 史迪威公路(即滇缅公路),大量援助物资通过公路运抵中国,艰苦支撑着中国的抗战。抗战结束后,有相当部分的远征军战士流落在异国他乡,其中不乏许多贵州籍勇士。

  在异国他乡的老兵和这段艰难的历史在一段时间里曾被遗忘。怀着对这段历史的敬重与画家的社会责任,杜宁找到并用笔画下了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被称为“抗战活化石”抗战老兵。“给他们画画纪录他们的故事,是一种社会责任。”杜宁说。

  记者了解到,此次画展免费为公众开放,地点为省文史馆4楼展厅,展览时间从2015年9月18日至23日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30分。

  ◎ 每一幅肖像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有多少幅老兵肖像就有多少个抗战故事。仔细观看每一个老兵的肖像,在画幅的空白地方,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承载了一个又一个悲怆而令人动容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杜宁给老兵画画后采访记录的,是这些老兵记忆最为深刻的事。以下是记者挑选的几位老兵采访记录:

  ● 93岁的远征军女兵罗春香:

  那时日本人很厉害,在攻打松山和高黎贡山时,外勤的男兵很多人都一去不复返。而且那个时候条件辛苦,吃得差,每天一菜一汤就算非常好的待遇了。四两肉几百个人吃,我们的女兵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有傣族、汉族、回族等。因为回族不吃猪肉,队长就用牛油做菜给他们吃,这样有点油气有力气好打仗。

  ● 原属11集团军纠扶队纠查员的94岁杨华:

  我这个人命大,两军对峙的时候,子弹就从我耳边飞过。在战争中,我们军干团1700多人,战争结束就只剩下几个人,反正是为国家,死了就死了。那时候战场上的我们,派到哪点就到哪点,各人带着一斤米,饿了就嚼着吃。日本人打进腾街时,只要看不顺眼的就被杀掉。我们是不怕死的,我们知道日本人残酷,就拼啊杀啊。我是死了几回都没死掉的,所以怎么死我都不怕。

  ● 原属198师594团的93岁潘发安:

  我是16岁出来当兵的,是贵州开阳人,进入了198师。198师是反攻腾街的主攻师,军纪好,战斗力强。在攻打腾街的时候,一次,我抱着一挺机枪,爬到县城的东门时,突然看到十几个日本兵从城门中冲了出来,打伤了好几个战友。我站在城墙上,抱着机枪向敌人扫去。还有一次,当我站上腾街的城头时,一枚子弹打在我脚边,是美国人打的,差点被误伤。

  ● 原属53军军部的96岁赵自颜:

  有一次看见日本人杀了一家8口,我抓住日本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凶狠。我就把他(日本人)杀了。

  南洋华侨机工14大队14车队的102岁翁家贵:

  我是1939年5月23日参加南洋华侨机工队的。南洋华侨机工团结得好,互相爱护。1943年我又到飞虎队搞西餐,做副手。我们南洋华侨机工有几十个人在那工作。

  ◎ 参观者:观看画像仿佛重读历史

  “不容易,去那么远的地方给老兵画像。”在展览厅里,许多观众观看展览后坦言。而“看着这些画像就像重读抗战历史”是记者听得最多的话。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观看画展的有年迈退休的,有正在工作的青年,有美术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等。

  其中,一位挎着单反相机一边看一边拍的老人引起了记者注意。记者采访了解到,原来老人今年已经64岁,是杜宁老师的同学,听说杜宁老师在省文史馆举办老兵画展,他一大早就赶过来参观。“更为难得的是,还有几位老同学专门从毕节赶过来参观画展呢!”老人告诉记者,杜宁为老兵画肖像和办画展非常不容易,是同学们的骄傲。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观众看完画展后这样评价:老兵满脸沟壑的肖像充满了历史沧桑,讲述了沉重的抗战史,杜宁记载老兵质朴的话充满了感情。

  全国著名画家尹光中则这样说道:“(老兵)肖像充满了社会人文精神、审美意识和民族意识,表现了一位画家的社会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