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洪:贵州乡村教育家的教育梦

22.06.2016  10:12

  新华社贵阳6月22日电(记者郏亦真)贵州行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坐落于贵州修文县郊区被废弃的矿场。办学的艰难,无需翻出在板房里上课的往事,仅从午饭的伙食上便可见一斑:米饭配白菜豆腐,浇上些辣椒油。

  这样一所中职学校,获得哈佛大学中文教育论坛的邀请。学校负责人杨昌洪怀揣创办学校的故事飞赴美国高校论坛演讲,与国际业界同行切磋交流,获得与会者多次热烈掌声。

  34岁的杨昌洪出生在贵州山区。2004年,大学教育系毕业的他获得留校任教的机会。但一次回乡的经历——针对一个叛逆孩子的教育,让他改变了留校任教的初衷。

  “许多农村家长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学生,只是不少成年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杨昌洪说,“为此,毕业刚半年,我便决定辞去留校任教的工作,走上了艰辛的办学路。

  十多年来,杨昌洪创办的这所中职学校接收被其他学校拒之门外学生,抑或被外界视为“有问题”“难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

  如今在学校供职的教师陈诺,是当年被父母“押送”到学校念书的叛逆学生之一。

  陈诺告诉记者,当年自己叛逆的程度,除了抽烟酗酒,即便笑着说话也能把老师气哭,而且从不与父母沟通,一心只想激怒老师,被学校勒令退学。

  到杨昌洪的学校后,很快,陈诺发现杨昌洪和这所学校教师的“与众不同”。“我犯了错,老师不是立刻批评责备,而是帮自己寻找背后的原因。久而久之,我与老师们建立了信任。”陈诺说,“更令我感动的是,当父母表示根本管不了自家女儿时,我却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从老师口中听到的正面肯定!

  在新环境下,陈诺逐渐转变了原来的叛逆性格。毕业后前往贵阳工作,并取得不错的业绩。4年前,当她听说学校缺少女教师时,便决定返回母校任教。

  “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利!”无论在哈佛大学的讲坛上还是在教学工作中,杨昌洪都说着这句话。究其原因,他认为,孩子叛逆并非通过简单的“高压”就能得到解决,而需要给予长时间的关注与鼓励。

  杨昌洪说,学校应该做的,就是让孩子收获完整的求学生涯,而不是嫌弃与放弃。

  从哈佛归来,杨昌洪名气渐升,不少志愿者慕名而来,但仍然难以改变这所学校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现实。

  “十多年来,仅搬家就搬了5次。”杨昌洪就读大学的老一代教育工作者於英复说,“记忆中最困难的一次,还没有找到新的校舍,就从旧校舍被人赶出来,杨昌洪在我面前痛哭……

  记者发现,在最近一次校址搬迁留下的资料照片中,学生们身着迷彩服,每个人背着六七件沉重的行李,徒步前往新校址。

  於英复告诉记者,如今以废弃厂房改造的校舍尽管陈旧,至少能遮风挡雨。

  现在,当地政府已为这所坚持在农村教育一线的学校划拨了土地,但筹建校舍的经费依然需广泛募集。

  “我想为学生们筹建新校舍,还想设立一个校友之家,让校友们能‘常回家看看’。”杨昌洪说,“我期待,拥有属于自己的校舍,能够让这些曾经的‘问题学生’树立信心,切实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不荒废一生,而是收获人生记忆中完整的求学生涯。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