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乡秀美扮靓“东大门”

04.11.2016  16:09

多彩贵州网(成嘉廷 杨聪)“松桃在省东八百七十五里,向隶铜仁。山接秀、彭,水通辰、永,舟楫骈通,商贾麕至,亦西南一都会也。”《松桃厅志·疆域》,描绘了松桃所在。

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素有“黔东北门户”和“一脚踏三省”的美誉。松桃是1956年全国最早成立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这里山川秀美、气候宜人,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千百年来,生活在苗疆的松桃人,形成了浓郁而又神奇独特的原生态文化特征,成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

生态环境靓绿色苗乡生活富美

如今的松桃,借铜仁凤凰机场和两条高速公路出省通道之便,敞开怀抱,打造向东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武陵山区的一颗耀眼明珠,闯出了一条崛起新路径。

深秋的风吹动着薄雾,翻卷在苗乡秀岭间,平添了几分神秘与灵气。当地干部称,云雾山中藏着“仙草”,邀记者走进云蒸雾绕的林间,寻找仙草的踪迹。

这是松桃长兴堡镇大坪村,寂静幽深的山林中,一种细叶的绿草,一圈一圈地缠绕在笔直的树干上。这就是“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被誉为“健康软黄金”,如今又被苗乡村民称作“致富花”。

两年前,福建客商陈培兰相中了松桃良好的生态环境,将铁皮石斛带到这里培育种植。如今,一连几个山头的700亩山林,全生长着致富的仙草,带动周边村子上百户人家种植。

这里的生态环境,不仅适合种植铁皮石斛,也适合人居住。”已70多岁的陈培兰,常年活动在山中,吃着铁皮石斛,身体硬朗,精神饱满。

苗乡秀岭间,不光有铁皮石斛,还种植了丹参、白术、牡丹等中药材。当地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的天然资源优势,建设了长兴中药材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并全力打造全国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

这个园区涉及长兴堡镇、黄板乡、迓驾镇、木树乡4个乡镇35个行政村,核心区1万亩。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模式,建立起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谁说青山不是金山?谁说生态不是资源?松桃牢牢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念山字经、做水文章、打生态牌,着力打造“绿色苗乡”,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共舞的新路。

生态是松桃最响亮的一张品牌。该县林地总面积185784.7公顷,宜林荒山荒地17266.27公顷,森林总蓄积500余万立方米,是我省的林业大县之一。

千百年来,生活在梵净山麓的松桃人,对森林与生态环境有一份独到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上世纪下半叶,该县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把退耕还林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纳入县委政府的十件实事。2006年,松桃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全国林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县”。

近年来,松桃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思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石漠化治理、造林补贴、低效林改造等重点工程,全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十二五”以来,松桃实施营造林面积38.5万亩,是“十一五”期间营造林总面积35万亩的110%;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期末的51.1%增加到57.31%,实现了年增长1个百分点的发展目标。

绿色发展,目的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松桃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着力让绿与美共舞、绿色与生活共存,推动苗乡发展,改善群众生活面貌。

依托良好的生态,松桃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果蔬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与产业“双赢”,让山乡更美、群众更富。同时大力挖掘隐藏在山水间的自然美景,以旅游带动发展。

此外,该县把山水人文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山水园林城市,打造生活富美、环境优美、留得住乡愁的绿色美丽乡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产业靓产城互动奋发崛起产业靓

走进松桃经济开发区的轲文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堆满了布料和服装,工人正在缝纫机前忙着赶订单。“订单很多,今年产值500万元没问题。”公司负责人叶邦春自信地说。

这家公司去年初建成投产,以生产校服、工作服、厂服、制服等为主,短短一年间发展为当地服装企业的代表。

同在经开区标准厂房的南渝饰品有限公司,则主要生产各式各样的流行首饰。公司负责人石慧介绍,该公司的市场主要在外国,其产品大多出口。

轻工产业发展是松桃产业发展的一抹亮色。

松桃自治县和相邻湖南花垣、重庆秀山号称“锰三角”。多年来,锰产业一直是松桃绝对的经济支柱。然而,“一锰独大”的产业结构让松桃县域经济备受锰行情掣肘。

    如何破题?松桃自治县巧做加减法。一方面做加法,技改升级,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锰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做减法,通过承接、培育、壮大非锰产业,从而降低锰在工业蛋糕中的比重,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铜仁市政协副主席、松桃县委书记冉晓东说:“我们将新型工业作为经济跨越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工业扩量的同时推动工业转型,使其由‘散’向‘聚’转变,由‘单一’向‘优化’转变,从高能耗、粗加工、低附加值向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转变。

松桃抓住交通环境大改善、区位优势大提升的机遇,实施“产业富县”战略。该县以省级松桃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抓手,构建了松江锰钒复合新材料和生物质新能源循环经济工业园、孟溪物流园、正大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园与迓驾边贸工业园的“一区四园”发展平台,孵化9个“园中园”,在铜仁开发区中排列第三位。

立足资源优势和园区平台,松桃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程”,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投资环境,推动经开区做大做强。据统计,今年1-9月,松桃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9.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88.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松桃经开区在发展中坚持“产城互动”、“景城融合”。把开发区作为城市新区一部分来规划,按城市小区的标准来建设,做到城中有园、园中有城、产城互动,并坚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推进。

作为山区农业县,松桃农业现代化也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该县围绕茶叶、生态畜牧业、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和油茶、烤烟、果蔬、特种养殖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建设农业园区。目前,全县已建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7个,其中省级园区5个、市级园区7个,乡(镇、街道)园区实现全覆盖,示范园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松桃坚持“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按照“一乡(镇)一园、一乡(镇)一品、一村一业”布局,围绕特色产业、结合地域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也风生水起。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赋予了松桃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该县大力挖掘潜藏在山水间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大力进行景区景点打造,苗王城、潜龙洞、九龙湖景区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一、二、三产齐头并进,推动了松桃的大发展、大繁荣。今年该县预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20.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9:32.9:4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4820元、7700元。

人文靓传承文化创新品牌

见到石丽平时,她刚从沿河回到松桃。“去那边主要是开展苗绣培训,我负责上理论课。”她乐呵呵地说,“这两年公司到处开展培训业务,已累计培训了上万名绣娘。

石丽平是家族中的第七代苗绣传人,她在2008年创办了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多年来她始终在思考如何保护与传承松桃苗绣,并将之发扬光大。

一方面要保护,一方面需要创新。”石丽平说,公司长期派人下乡,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苗绣作品和工艺,目前收到的老刺绣作品就有7000多件。此外,该公司还大力开展培训,培养更多的苗绣人才。

在传承保护的同时,石丽平和她的团队还把松桃苗绣的几十种绣法完美结合,创新打造精品苗绣。“只有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与保护。”石丽平说。

目前,该公司开发的花鼓、鸽子花、梵净山风光、鱼龙图腾、生活习俗、民间故事六大系列220个品种苗绣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走出国门,出口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刺绣花鼓、鸽子花系列还成为外交部和联合国指定的外交礼品、和平礼品。

松桃苗绣是苗族文化的一种特有表现形式。松桃是黔东北地区至今保存苗族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民族特征显著的一个自治县。

松桃和重庆秀山,湖南花垣、凤凰等黔湘渝边区,地域相连,民族相同,文化一脉,人们具有强烈的民族和文化认同。千百年来,苗乡群众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每年“四月八”、“六月六”、“赶秋节”等苗族节日,边区群众相聚一起,共享欢乐。

2013年,石丽平在重庆秀山创办武陵绣缘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同时还在秀山、酉阳等地开展苗绣培训,推动了武陵山片区苗绣产业风生水起。

不只是苗绣,松桃苗族绝技绝艺“上刀山”、“下火海”、“枪尖上的舞蹈”、“纸上飞仙”等,在湘黔渝境内的景区并不鲜见,表演者或直接来自松桃,或是松桃师父培养出的弟子。成为各类活动或景区的一大亮点。

这些民间绝技绝活,成为边区闪亮的文化招牌。目前,松桃20多支绝技绝艺表演队伍,有的多次到国内外演出,有的常驻北京、深圳、贵阳等地大型景区,颇受欢迎。

当代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的苗族四面鼓舞、600多年历史的寨英滚龙文化、堪称“中华百绝”的苗族民间绝技绝艺、“戏剧活化石”傩戏、纯情飞扬的民族山歌……这些都是苗乡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符号。

正是得益于此,松桃先后被省政府、国家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贵州花鼓艺术之乡”、“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绝技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特技表演艺术之乡”。

近年来,该县进一步挖掘整理民间民俗文化,在中小学开设花鼓、刺绣、苗语等课程,大力培养人才,保护与传承苗族文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倾力打造“绝技苗乡·神奇松桃”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