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防治避一体化”打造地质灾害“零”发案

26.08.2016  20:42

      在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监管、气候条件趋向复杂极端等形势下,地质灾害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危险性不断增加,出现难防难治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坚持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以“三个三”有力措施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成功避让地质灾害6起,避免265人遭受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780万元,全县在册14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无一员伤亡,实现地质灾害“”发案。

        “”字领先,建“三大机制”推动“三化”。一是建责任机制推动责任落实具体化。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为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把防灾责任和监测责任分解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二是建信息机制推动灾情监测信息化。整合国土、气象和乡镇等防灾部门建立“移动网络”平台,气象部门负责将天气变化和雨量大小情况输入该平台,国土部门结合防灾避灾知识和实际情况将指令以短信发送或电话呼叫方式传达各乡镇各监测点防灾责任人员;乡镇一线防灾人员也可将灾情及时反馈至“移动网络”平台,实现灾情上传下达,信息互动共享。三是建督查机制推动应急值班实体化。汛期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县两办督查室、县应急办和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不定期对乡镇应急值班人员的在岗情况和监测员的监测情况进行抽查,对履职不到位的严肃追究责任;并要求乡镇应急值班责任人员向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一天一报告、特殊天气一小时一报告、发生灾情快速报告。

        “”字为重,搭“三大平台”消除“三区”。一是搭宣传平台消除认识盲区。整合国土一批老干部、改非领导和长期工作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干部,组成一支地质灾害防治宣传队伍20余人长期深入到全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村寨,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目前该宣传队徒步深入村寨宣传26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开展咨询、培训达20000余人次,覆盖25个乡镇110个村。二是搭排查平台消除隐患盲区。出台《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主汛期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的通知》《松桃苗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国土、安监、交通、乡镇等单位组织排查队伍对全县各领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乡镇动员各村支两委和村民群众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形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排查队伍,确保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2016年全县排查出隐患点4处。三是搭演练平台消除自救盲区。针对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认识不足、避灾防灾措施欠缺、思想上容易走向麻痹大意或过度恐慌等问题,要求每个乡镇每年均要组织由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担任指挥长,七站八所工作员、民兵分队、村支两委、监测人、地质灾害隐患点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演练队伍开展应急演练。目前我县14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开展应急演练140次,参与群众12000余人。

        “”字发力,抓“三类防治”破解“三难”。一是以项目防治破解治理难。目前我县通过向上级部门共争得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4个,专项资金6376万元。其中省专项地质灾害常规防治项目18个、学校治理项目2个、应急处置项目3个、矿山环境治理项目1个,已完成治理项目15个,成功解除了2645人的威胁,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9963万元。二是抓评估防治破解预测难。建立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制定《松桃苗族自治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松桃苗族自治县在建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管理办法》等,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区实施的工程项目,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项目用地审查报批的必备条件之一。目前我县对在建工程项目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58个。三是抓搬迁防治破解筹资难。建立易地扶贫搬迁新机制,对安全隐患大、危险性高、生存环境恶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按城镇安置人均住房不超过20平方米,中心村和移民新村安置住房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户型面积按60、80、100、120平方米的标准逐步实行整寨整组易地搬迁。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非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1.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的每人奖励1.5万元,搬迁户人均自筹资金不能超过0.25万元。鳏寡孤独“三无人员”等特困户,由政府根据家庭实际人口统一提供相应的安置房,免费居住。目前我县已完成对3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实行易地搬迁,涉及12个乡镇369户16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