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构建社会大扶贫格局推进扶贫开发

16.10.2014  12:47

众人拾柴火焰高

——贵州省构建社会大扶贫格局推进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是贵州省第一民生工程。近年来,贵州省广泛凝聚社会力量,依托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社会帮扶等平台,积极构建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定点扶贫深入开展。自1994年以来,共有31个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贵州省50个重点县。贵州省加强与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的联系对接,不定期召开与中直单位定点扶贫联席会议,围绕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和三大片区扶贫攻坚规划,争取中直部门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中直单位已向贵州省贫困地区直接投入5.27亿元,引进19.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055个。同时选派优秀干部到贵州省贫困地区蹲点挂职,帮助引进、培训各类技术人才,资助近3万名贫困学生。

    从1986年起,贵州省连续28年从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中央在黔单位选派干部组成农村党建扶贫工作队,分赴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5486个一类贫困村驻点开展党建扶贫,搭建“大扶贫”工作平台。并于2010年起开展省领导集团帮扶工作,对每个集团帮扶项目乡镇集中投入1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在集团帮扶基础上,贵州省组建省直赴农村党建扶贫工作队驻点帮扶乡村,逐步形成由众多部门共同协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个“大扶贫”工作格局。3年间,贵州省集团帮扶集中投入8.5亿元,整合30亿元以上,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饮水、上学、看病等难题,壮大了茶叶、生态畜牧业、中药材、油茶、蔬菜、干鲜果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增强了贫困农户持续增收能力。

    东西扶贫协作不断拓展。自1996年以来,大连、青岛、深圳、宁波四市累计向贵州省贫困地区无偿投入资金和物资30.2亿元,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医院、公路等基础设施。从2013年起,国务院又新增上海、苏州、杭州、广州四市“一对一”对口帮扶贵州省。贵州省充分利用帮扶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优势,与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相结合,积极开展产业合作和经贸合作,扩大开放、借力发展,使对口帮扶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扶贫效果显著提升。

    社会帮扶形式多样。争取国家烟草专卖局支持贵州省基本烟田土地整理、水源工程、烟草扶贫新村等。大力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164家扶贫龙头企业结对帮扶164个贫困村。先后有世界银行、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等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和个人在贵州省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社会帮扶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扶贫志愿者参与扶贫事业,深入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村企共建扶贫工程”“春晖行动”“巾帼创业行动”“光彩事业”“爱心午餐”“三支一扶”等项目,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扶贫投入格局。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贵州省扶贫开发进程明显加快:2013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60余万人, 6个重点扶持县、172个贫困乡“减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33.4%下降到22.2%;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7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增幅居全国第四。(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