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烈士林青:愿将满腔热血 换来幸福人间

04.07.2014  13:26

  每逢清明、七一、国庆等节日,就会有很多市民手捧鲜花来到云岩区环城北路上的“江西坡”。他们来这里是纪念一位为了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为了贵州和贵阳“明天会更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这位英雄,就是中共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林青。江西坡,正是他就义的地方。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化名刘应生,茅戈或矛戈)出生于贵州毕节的一个贫农家庭,8岁入学,13岁在一家商号当学徒。1926年,15岁的林青因不堪老板虐待,逃到重庆,并在那里参加了重庆各界举行的抗议英美帝国主义炮击南京暴行的群众大会,后在四川军阀制造的“三·三一”惨案中被捕。被营救出狱后,林青考入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并在美专加入中国共青团。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时已在上海工作的林青,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动中,并与同乡缪正元一起组织了“朝阳音乐社”,以文艺为武器,推动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发展。1931年,林青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林青遭英租界巡捕房逮捕入狱。在狱中,他结识了共产党人吴黎平,并在他的帮助下,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出狱后,林青与缪正元回到毕节老家开展革命活动,并与在那里领导抗日救亡活动的秦天真取得联系。他们成立“草原艺术研究社”、建立毕节党支部,领导各种进步团体和广大群众深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5年,中共贵州省工委成立,林青任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省工委成立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配合中央红军迂回黔北,为配合红二、六军团转战黔西作出了显著的贡献。省工委还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全省一些地方和学校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组织。

  同年,蒋介石的中央军进入贵州。中统特务机关派特务陈惕庐(中共叛徒)到贵州任国民党省党部设计委员,并成立了中统贵州特务室。不久,特务发现了共产党员刘雪苇(刘茂隆)所住的万宝街地下党活动地点,7月19日,国民党制造了血腥镇压共产党的“七·一九”事件,林青与刘雪苇等同志被捕入狱。

  林青与刘雪苇入狱后,敌人一会儿对他们施以酷刑,一会儿又用金钱、名誉、地位等进行诱惑,妄图以两人为突破口,破坏贵州地下党组织。面对威逼利诱,两人始终没有屈服。最终,敌人决定对林、刘处以死刑。

  当时,在监狱看守林青、刘雪苇的董亮清,原系在上海与党组织失掉联系的共产党员,愿舍身相救帮助他们越狱。根据监狱的规定,董亮清每次只能看守一人,因此他们两人中只有一人有越狱机会。在生与死的抉择关头,两个坚强的共产党员相互把生的希望让给对方。在林青的坚持下,刘雪苇服从了越狱的决定。8月20日深夜,在董的掩护下,刘雪苇成功越狱。

  刘雪苇越狱后,敌人十分震惊,为避免越狱事件再次发生,敌人决定尽早杀害林青。

  9月11日,荷枪实弹的一大群军警押着林青从国民党贵阳警备司令部(今省教委所在地)经大十字、六广门“游街示众”,想以此“杀一儆百”、根除共产党,却未料到,身负刑伤的林青,刚出国民党贵阳警备司令部就高唱《国际歌》,并高呼 “打倒出卖国家民族的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惊慌失措的敌人见状,残忍地用刺刀戳穿林青的两腮,并卡住他的嘴。然而,林青仍忍受着剧痛,蠕动着嘴巴,艰难地继续唱着《国际歌》,喊着革命口号……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旁观的群众,很多人都为这位坚强的共产党人流下了热泪。

  随后,在贵阳江西坡,随着枪声响起,林青,这位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的好同志,矢志不渝开展革命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永远地长眠在他热爱的土地上。牺牲时,林青年仅24岁。

  当年,林青在毕节开展革命工作时,曾立下“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的豪情壮志。1935年9月11日,在贵阳江西坡,他用24岁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贵阳网记者 王丹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