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高校校长国际合作研讨:构建工科联盟

03.09.2014  16:40

    昨日,“2014中国-东盟高校校长国际合作研讨会”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卓越大学联盟9所国内顶尖工科大学与东盟8所高校达成《联合声明》,构建“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

    由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卓越大学联盟主办,贵州理工学院承办的该研讨会,致力于为东盟成员国大学与中国高校,尤其是为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学科优势的高校之间搭建一个增进了解与友谊,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当天,来自东盟以及国内30多所高校的校长及代表会聚一堂,达成在“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的框架下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共识,对推动中国和东盟高校间的实质性合作奠定基础。

    据了解,“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盟”(卓越大学联盟)是由9所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教育部“985工程”高校组成的高校联盟,包括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按高校名称拼音排序)九所以理工科为特色的国家一流大学。

    据悉,前6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双方促成签订教育合作协议386份,超过200所大学、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和企业参与。(本报记者)

    工科大学联盟做些啥?

    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将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和工作会议,建立联盟内成员单位的合作机制,探讨教育发展与合作模式、重点领域以及实施方案。

    课程开放方面,各校联合建设共享课程,使之成为学生交流交换的基础。

    人员流动方面,推动合作联盟内部的学生、教师交流,包含学分互认的学生交换、短期交流、暑期班、企业实习、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的人员交流与合作。

    奖学金方面,将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联盟内部学生获得奖学金与各类资助,创造机会接收联盟内高校的学生留学并获得联盟成员高校的学位。

    双学位项目方面,根据各校合作基础,联盟成员高校之间可按照各国政策规定,在工程技术领域开展两校或多校之间的本科和研究生层面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胡颖 肖达钰莎

    ◎东盟声音

    国际教育现状

    五大问题待解

    “这是一个风险较高、难度和压力较大的工作。”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顾金成总结:

    第一、国家政策方面问题,最直接影响学位是否能够得到认证问题。除了1+几的预科项目外,均存在回国学位认证风险问题。从目的国方面讲,同样政策可能随时调整,这也会影响到已经开办的相关项目。

    第二、学生招生方面,不管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项目,招生都越来越难了。学生经济承受问题也是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全国各中学大规模开展的国际部、国际班同样对高校类似项目影响很大。

    第三、学生素质方面问题。如果既要照顾到成绩好又要考虑到家庭有经济承受能力,两者能够交叉的学生数量不会非常多,这种现状对教学本身和出国留学的成功办理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四、专业人力资源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一线专业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包括专业做市场人员、具体项目负责人员与非语言类的专业课教师。

    第五、软硬件条件方面问题。面向市场运作,有些东西不能保证随时消化或各种要求。同时,运行机制、教学及学籍管理、费用等方面、该不该考虑有合作方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