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以全省“大扶贫”格局为基础推进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取得实效

12.07.2015  21:40

  我省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统一在全省“大扶贫”格局下,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为重点,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分解目标任务、探索工作方法,推进片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武陵山片区(贵州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中期评估报告显示:

   实施片区重大事项推进行动。 自2012年起,贵州在武陵山片区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重大事项推进行动,一是由省委、省政府每年年初将片区本年度和十二五期末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二是省委、省政府与包含三个片区牵头联系单位在内的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州)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双向考核;同时,遵义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扶贫开发重点县务川道真正安三县“减贫摘帽”同步小康的意见》,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在落实责任上实现新突破。

   破解资金瓶颈。 贵州着力探索创新融资模式,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引子,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方式,与国家开发银行、省信用联社签订金融合作协议。2012年,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联合签订金融扶贫合作框架仪式,获得300亿元信贷扶贫规模,目前国开行对我省武陵山片区16个县授信已达33亿元,为扶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打造“扶贫攻坚示范县”。 从2012年开始,按照“打造亮点、突出重点、区域发展、板块推进”的要求,武陵山片区共有6个县被列为“扶贫攻坚示范县”,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4.8亿元以上,整合部门资金12亿以上,示范县效应初显。

   拓展“集团帮扶”内涵。 2011年开始,根据中央要求,国家民委联系武陵山片区规划实施,并从委机关、各大民族高等院校抽调人员挂帮贵州武陵山片区县,提供智力支持;贵州开展省领导“集团帮扶”扶贫开发重点县工作,形成了省“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带头联系贫困县乡、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格局;2013年,遵义市进一步拓展“集团帮扶”内涵,围绕党建扶贫开展“干群结亲”活动,由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干部全员参与,到定点帮扶乡镇和贫困村“结对帮扶”。

   “对口帮扶”进入新篇章。 目前,苏州市已与铜仁市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苏州市将在帮扶资金安排、金融、科技、产业合作,干部、人才交流与培训等方面对口帮扶;遵义市主动对接上海市对口帮扶工作,建立了对口帮扶联席会议制度、党政代表团定期互访制度,编制完成了对口帮扶工作规划,制定出台对口帮扶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此外,铜仁市与重庆市涪陵区、黔江区已签署友好合作框架协议,与秀山县、酉阳县形成了“铜仁--秀山--酉阳--黔江”快速铁路建设合作意向,跨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得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