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三变三为”践行群众路线

17.06.2014  11:05

    桐梓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四进家门四连心”活动载体,以“三变三为”践行群众路线,解决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步路”问题。

     变“”为“”结鱼水情缘。 为解决党员干部普遍存在的群众工作失语,工作方法失效,群众面前失信等现象,该县深入开展“四进家门四连心”万名干部下基层接地气,结对帮扶攀穷亲等系列活动,使干部在群众工作中有话语,工作方法有措施,百姓面前有诚信,实现从“”到“”的转变。

     一是“五必访”沉下身子接地气。 全县在乡镇开展“五必访”活动:即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必访必听;党员干部必访必听;离退老干部必访必听;困难群众必访必听;困难多矛盾突出地方必访必听。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万名党员干部足迹全县223个村(社区),进村头、爬山头、下地头,与群众广泛接触,结亲民爱民的鱼水情缘。 二是“1+10”结对帮扶攀穷亲。 全县万余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结对帮扶结穷亲,每名干部结对帮扶10名困难群众,实现群众有困难干部帮,转变以往干部忽视群众,群众瞧不起干部的现象。目前,全县共帮扶困难群众5600人次,解决问题900多起。 三是院坝会颂党恩聚民心。 以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组(寨)广泛召开“百姓龙门阵”院坝会,通过一盘瓜子一杯小酒拉家常、叙冷暖、聊政策、拿主意、出点子,纠偏差,给群众算对比账,助农民释疑惑,引导群众了解政策、支持政策、执行政策。目前,全县开展院坝会3200余场次,参会80000余人次。

     变“”为“”治末端梗阻。 着力解决群众办事“周一堵”、“赶场天堵”以及群众信访诉求“渠道堵”等现象, 一是整合平台服务靠前。 建立健全县乡村群众服务工作中心、站点及赶场天便民服务站、信访维权中心、农村远程教育等服务平台。将公安、工商、民政、计生、财政、城管等重点窗口服务行业部门整体平移在各“中心”,在各“”“”增设窗口,村干部逢赶场天蹲点办公,为村民提供“一站式” 靠前服务,缩短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扭转群众以往办事“周一堵”“赶场天堵”等现象,群众说,现在少跑了很多弯路,集中在一处就能把事办好啦,真方便!一句朴实话诠释了今夕变化。目前,全县“中心”集中受理事项 6000多件,县级行政许可从243件减少到174件,非行政许可从33项减少到26项,提供了51项便民服务事项。 二是“信访五制”畅通渠道。 深入实施“信访五制”活动:定点接访制、重点约访制、主动家访制、定期回访制、依法陪访制,做到矛盾在一线化解,思想在一线做通,政策在一线讲透,问题在一线解决,情感在一线交融,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目前,全县共开展大接访活动120多次, 带案下访3802件,办结2208件。其中,县领导共接访、约访、带案下访171批966人次,解决了77批451人次反映的问题。 三是“平安五嫂”力促和谐。 通过“平安五嫂”活动,即“宣传嫂”“维权嫂”“调解嫂”“帮富嫂”“监督嫂”,分别发挥科学宣传政策法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维护妇幼权益、指导扶助产业发展、转变净化歪风邪气等作用,扎实有效推进了农村社会管理工作。

     变“”为“”解民生之困。 围绕群众所需所盼,立说立行立改。 一是抓问题促整改。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县城路网问题,县委政府投入1.4亿元实施县城路网“白改黑”工程。针对农村“水电路讯房”等民生问题,全县掀起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高潮,新修通村通组公路、人行步道、产业道路866.26公里,通村公路866.26公里;建成新桥水库;开工建设坛子口水库、槐子水库、扩容天门河水库;建成微型水库24座,小水窖2万立方米。 二是抓产业促增收。 在做大做强全县烤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引进产业发展项目25个, 培育经果林、蔬菜、畜牧养殖、石材加工等产业,党员干部带头干,带动群众一起干,发展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362户,发展畜牧养殖大户593户,烤烟产业75000亩,辣椒6000亩,核桃5万多。 三是抓就业促和谐。 加强培训力度,搭建就业平台,畅通就业渠道。开展各类创业、就业培训15次,培训人员1600人次。成立北部乡镇劳务输出中心,有效解决北部6乡镇近20万人的劳动就业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