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三联”机制狠刹“三公”奢糜风

01.07.2014  11:32

     【编者按】

    桐梓县“三公”经费管理,充分发挥了县纪委、县人大、社会的监管作用,将机关、乡镇“三公”经费的日常开支纳入全程监管,围绕“把控”、“预防” 、“疗伤”,通过“联手治虚、联合治假、联动治贪”举措,开出了消除“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出国考察“奢糜风”等的“良方妙药”。

    桐梓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结合县情,创新提出“三联”机制, 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狠刹奢糜之风,打造清廉发展环境。

     报+审:联手治虚求实

    一是预算申报,踩紧“刹车”控源头。过去,全县各乡镇各单位部门在“三公”经费的预算中,政策把控失之以宽, 关口拿捏不严, 存在宽预算、虚申报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出台了《公务接待经费管理办法》、《规范公务接待使用车辆管理规定》等刚性制度, 从严控制“三公”经费规模,压缩预算安排,形成了厉行节约的倒逼机制。县财政部门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实施“定员定额”预算管理, 严格执行申报制度,及时申报支用账目, 对乡镇或部门预算有水分、不真实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县委政府从财政部门抽派熟悉业务人员驻乡镇和机关单位进行指导,切实提高了单位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效压缩各单位部门“三公”经费上支出规模。二是约束执行,勒紧“裤带”控支出。该县严格支出约束,严格经费审批,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充分发挥人大预算审查,表决和监督作用,促使各乡镇各单位在每笔经费支出上结构科学。在约束执行中,坚持必用的压缩用,可用不可用的不用,不当用的一定不能用,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养成勒紧“裤带”过日子的习惯。各乡镇各单位对“三公”经费消费定制了“标尺”,如水坝塘镇明确了公务接待的餐桌标准, 工作餐及会议用餐20元/人,每席不超过200元。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全县“三公”经费支出中,公务接待211.7万元,比上年同期598.7万元减少387万元;2014年公务用车507万元,比上年同期624.1万元减少117.1万元,其中2014年公务车辆购置尚未产生,2013年公务用车购置为47万元。

     晒+查:联合治假求真

    一是诚信透明引“围观”。该县创新提出并严格执行“三统四晒”工作机制,坚持“三公”信息公开制,加强经费公开,增强透明度,搭建公示平台, 吸引群众“围观”,接受监督。财政部门在“三公”经费账目公开之前, 严格按统一制作公示表、统一公示内容、统一公开口径要求及时公开;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按晒事项、晒单笔、晒明细、晒总账要求,晒到位,要晒清“办的是什么事,是谁经办的事,具体花多少线,总账是多少”等具体内容,利用厨窗展板等平台对外公示,向群众公开,打造阳光政府。同时,各乡镇各部门取消挂单消费,不拖欠消费账款,树立诚信政府。二是督查警示念“咒语”。在“”的基础上,县纪委牵头,会同人大、审计等职能部门,深入各乡镇各部门开展专项督导检查,一是要求各单位自查,有错自纠,堵好漏洞;二是组织督查,有假必惩,从严问责。各乡镇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对照中央八项规定, 开展自查工作,严查是否触红线碰网底,党员领导干部对照干部管理条例,严查是否违规犯科,时念咒语,自我警示,打好预防针。纪委部门全程监管,严格检查,查实各乡镇各部门在公务接待上是否超标突破,是否巧列名目,在公务用车上,是否以公为私,公车私用,在公车运行管理上,运行成本是否超标突限,公务出境出国是否渠明水清等。全县共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活动70多次,督查24个乡镇和66个部门,查实不按规定消费8件, 约谈教育8人次,给各单位部门在“三公”经费管理上,套上了紧箍咒,筑牢了防线, 消除了“舌尖上的浪费”、抵制了“车轮上的腐败”、刹住了出国考察“奢糜风”。

     评+问:联动治贪求廉

    一是“两问”治贪。从严问效,对各乡镇各部门“三公”经费管理,县纪委、财政、人大等部门进行全程跟踪问效,问支出是否缩减,预算是否科学,整改是否到位,公开是否透明,群众是否满意。从严问责,对在“三公”经费管理上出现问题的单位和部门从严问责,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进行约谈制止,并责成整改落实。二是“三评”求廉。 各乡镇单位每月对上月“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开展自评;单位主要负责人将本年度“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认真述评;年终由纪委对各单位开展此项活动的情况年度考评。“一把手”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中进行述职述评。在组织“自评述评考评”过程中,对“三公”经费总额控减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于星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