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爱让留守不孤单

29.07.2015  17:54
      在桐梓县,有留守儿童有20029名,其中女童9719名,病残留守儿童70名。为让他们不孤单,桐梓县采取以下几方面举措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一、领导重视措施实 留守儿童心温暖   
      为了给远离父母的孩子们一片晴朗的天空、一个温暖的家园,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工作,一直将关心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民生实事之一,每年都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生活困难群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认真开展留守儿童清理排查工作,建立好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要求清理排查工作要精准,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真正实现全覆盖;各乡(镇)对每一户困难群众的情况进行集中研判,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真正做到“一户一策”;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每一户都要有乡(镇)干部或村(社区)干部结对帮扶,明确责任到人;完善辍学学生管理台账和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建立完善辍学通报制度、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和动员复学制度等工作制度;确保每一户都能吃得上饭、穿得上衣,每个儿童都能上得起学;对监护人责任落实不好的留守儿童,一一指定好临时的监护人;认真查看每一户的房屋情况和房屋周边的地质灾害情况,凡有安全隐患的,要在第一时间做好转移安置工作;县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合力做好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县督查局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督查情况书面报告县委、县政府,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追究责任。
      二、多部门行动        留守儿童不孤单
      近段时间以来,记者走访了我县部分学校,见每间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卡,记录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状况、学生主要表现等情况。学校开通免费的“亲情电话”“亲情视频聊天”,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讲一讲心里话及汇报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儿童与父母的感情沟通和情感交流;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了“一对一”“一对多”管护结对,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建立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室,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开展心理疏导;学校请老师及社会爱心人士作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关爱。每间学校都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县妇联每年都组织县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在“六一”节期间开展到村留守儿童的慰问活动;大力创建留守儿童之家,依托项目资金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慰问;联系县地税局、县公安局、县国税局、县公积金办到所联系的乡镇开展慰问活动,每个单位慰问金都在3000元以上;专门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协调金甲虫公司先后慰问20名留守儿童,资金达2万元;协调筹集资金12万元,购买《中小学生安全自护手册》7200余本向留守儿童发放;依托市妇联、市安监局、市直机关工委等挂帮部门挂帮留守儿童。在县妇联的大力组织下,共有2万余名儿童得到关心救助,金额达100余万元。
 县财政局每年预算84.18万元用于孤儿生活费。该局在“三送一连心”工作中,要求每位党员干部都认真梳理挂帮对象家庭成员情况,对留守儿童建立家庭档案,认真核实有无妥当监管人员,监护措施是否可行,并对困难的留守儿童采取物质帮助。
 县民政局针对留守儿童、服刑人员家庭儿童等特殊困境儿童家庭的特殊情况,将符合条件陷入生活困境的儿童分别纳入城乡低保、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救助、冬春救助、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对未享受五保和低保的边缘户的留守儿童,根据困难程度的实际情况,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目前,全县共有224个孤儿,每月可领到600元的生活费;儿童福利院内集中供养6人,每月有1000元的生活费;全县共有1334个困境儿童全部纳入五保和低保范围,每人每月可领300-400元的生活费。
        三、数百名爱心妈妈        温暖留守儿童心田
        2005年,在县妇联的引导下,我县一大批城乡妇女参加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成为了“爱心妈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成长过程中心理、生理上的教育问题,使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家住高桥镇的陈祖凤、徐晓芳均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特别困难。2005年,县国税局职工袁庆英响应县妇联号召,主动请缨参加县妇联组织的“爱心妈妈”活动,从此,袁庆英与陈祖凤、徐晓芳两个小姑娘结下了不解之缘,当起了她们的“爱心妈妈”。10年如一日,她除坚持每年帮助她们支付学杂费用、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外,每逢节假日,就把两个小姑娘接到自己的家里和家人共同生活,竭尽所能让他们体会“妈妈”的温暖,感受人间真情。现在,两个小姑娘已就读大学,每当她们回到桐梓,都会去袁庆英家里看望这位“妈妈”。
      高桥镇火石村吴平平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妈妈改嫁,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2008年,任启容与吴平平结对成母子。为了让吴平平得到真正的母爱,她四处打听吴平平妈妈的消息,多次与她母亲沟通,让母子俩走在了一起,让吴平平感受到了母爱和家的温暖,并顺利考进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任启容妈妈很负责,对我很好,节假日、周末总会打电话叫我去她家玩,给我做好吃的。在桐梓一中读高中时,周末她经常都会叫我到她家,包饺子给我吃。她很善良,不论大事小事都会给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她的帮助下,妈妈和继父对我很好。”记者电话采访正在读大一的吴平平时,吴平平提起爱心妈妈任启容非常感激。
 像袁庆英、任启荣这样的爱心妈妈在我县有200余人,她们用涓涓暖爱滋润着留守孩子的心田。
      2005年,在县妇联的引导下,我县一大批城乡妇女参加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成为了“爱心妈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成长过程中心理、生理上的教育问题,使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家住高桥镇的陈祖凤、徐晓芳均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特别困难。2005年,县国税局职工袁庆英响应县妇联号召,主动请缨参加县妇联组织的“爱心妈妈”活动,从此,袁庆英与陈祖凤、徐晓芳两个小姑娘结下了不解之缘,当起了她们的“爱心妈妈”。10年如一日,她除坚持每年帮助她们支付学杂费用、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外,每逢节假日,就把两个小姑娘接到自己的家里和家人共同生活,竭尽所能让他们体会“妈妈”的温暖,感受人间真情。现在,两个小姑娘已就读大学,每当她们回到桐梓,都会去袁庆英家里看望这位“妈妈”。
 高桥镇火石村吴平平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妈妈改嫁,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2008年,任启容与吴平平结对成母子。为了让吴平平得到真正的母爱,她四处打听吴平平妈妈的消息,多次与她母亲沟通,让母子俩走在了一起,让吴平平感受到了母爱和家的温暖,并顺利考进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任启容妈妈很负责,对我很好,节假日、周末总会打电话叫我去她家玩,给我做好吃的。在桐梓一中读高中时,周末她经常都会叫我到她家,包饺子给我吃。她很善良,不论大事小事都会给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她的帮助下,妈妈和继父对我很好。”记者电话采访正在读大一的吴平平时,吴平平提起爱心妈妈任启容非常感激。
 像袁庆英、任启荣这样的爱心妈妈在我县有200余人,她们用涓涓暖爱滋润着留守孩子的心田。 
      四、志愿团播洒爱心阳光
      县委宣传部牵头成立的红帽子志愿者协会将春晖行动、  “80—给自己的礼物”志愿者服务团、阳关爱心公益骑行车队、千畅爱心志愿者服务团等志愿者爱心团队聚集在一起,他们相携走进学校,走进村寨,陪伴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
 收集全县留守儿童信息、调查留守儿童生活状况,一直是春晖行动志愿团这个群体工作之余的“家庭作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节假日组织志愿者为乡村学校的孩子设计主题假日活动,春晖如一抹灿烂的阳光让缺失父爱母爱的留守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倍感温暖。该志愿团成立以来已帮助留守儿童500余人。
 “80—给自己的礼物”志愿者服务团这一由机关干部、人民教师、在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民间慈善组织,也时常关心着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他们倡导“节省一顿餐,少喝一瓶酒,少打一次牌,少抽一包烟”,每月在自己的纪念日为公益组织捐献80元,用以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作为送给自己最珍贵的礼物。  该团队去年6月份成立以来,积极组织队员深入贫困山区学校开展关心留守儿童和贫困孩子活动,给孩子们送去衣物、学习用品,还和孩子们做游戏。目前,“80—给自己的礼物”志愿者服务团发展成员200多名,已经开展大型活动22次。
        桐梓阳关爱心骑行车队的队员,每到新学年开学,他们都会到马鬃苗族乡石板小学、小坝小学看望他们“一对一”帮助的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几年来,他们为两所学校的每一位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每学期给予200——300元不等的捐助,同时还为孩子们购买冬靴、羽绒服和书包等生活学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