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申遗进行时 

19.05.2015  10:32
梵净山申遗进行时  - 林业厅
梵净山申遗进行时  - 林业厅
梵净山申遗进行时  - 林业厅
梵净山申遗进行时  - 林业厅
来源: 58.42.249.98

   被誉为“世界独生子”的黔金丝猴。
  梵净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前来考察的中外专家叹服。

  自十多年前视点推出《申遗之憾》后,关于贵州景区申遗的讨论,似乎从来都没有间断过。不容置疑,世界遗产是“地球的名片”,是所在国家的荣誉和自豪,但在旅游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我国的许多“世遗”之地却因过度的开发而遭到人为破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在已经成功拥有两个“世遗”目的地之后,2013年11月,我省正式启动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向全世界发出了用5年时间成功申遗的庄严承诺!

  梵净山吹响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的“号角”,归功于当地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坚持不懈的保护,更归功于众多数十年致力研究梵净山生态的科学家们的不甘:一个正在全力打造“生态省”的贵州,却没有一处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梵净山已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果能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将会在全球水平要求上有更严格的保护。通过世界自然遗产这个渠道,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模式。吹响“申遗”的号角实际上是向全世界立下了保护遗产的“军令状”。



  梵净山,地球同纬度上唯一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中国佛教圣地,全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珍藏着大自然十四亿年绝妙演化史,以倾世倾国之美展示风云变幻的涅槃身世,这便是梵净山。

  这颗地球大家庭中的瑰宝,当其他具有独特禀性的山脉早已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家族之时,当曾与之齐名的山脉早已蜚声世界之际,她还如含苞吐蕊的花蕾,等待着绽放。

  中国是世界自然遗产缔约国,全国已经拥有45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梵净山周边,已有申遗成功的湖南武陵源、江西三清山、重庆武隆、重庆金佛山……

  贵州申遗已然迈开大步。到目前为止,贵州以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的就有荔波、施秉、赤水。然而,一个正在全力打造“生态省”的贵州,却没有一处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基于此,梵净山正健步向世界自然遗产昂首挺进。

  梵净山下,一群致力于保护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人,正在充满竞争的崎岖道路上,坚韧地跋涉着……

野性梵净山

  梵净山位于北纬27°47′~27°02′、东经108°36′~108°49′的贵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567平方千米,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也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累积了十亿至十四亿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观,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蘑菇石、万卷书、万步云梯、剪刀峡、仙人桥……亿万年的风雨侵蚀,雕琢了金顶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鬼斧神工,妙趣天成。

  梵净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拥有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繁衍生息着5000多种生物,其中不乏第4纪、第3纪甚至更早的白垩纪时代的古老动植物种类,是世人景仰的生态王国。

  梵净山还是一座绿色基因库,是多元化动植物自然生态栖息地。她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大约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孑遗物种,国宝级珍稀动植物。有被誉为“世界独生子”、存世量仅800只左右的黔金丝猴,“贵州省鸟”红腹角雉,珍稀孑遗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梵净山冷杉,独一无二的贵州紫薇,“中国鸽子树”珙桐以及红豆杉等等,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梵净山有完整独立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5000多种生物中,珍稀的就有2000多种。如世界上四大金丝猴种群,怒江群、川群、滇群、黔群,黔金丝猴独居于梵净山,这座宝库成了动植物繁衍成长的天堂。

  梵净山是生态过程。地球同纬度上的其他地区都变成了浩瀚的大沙漠,唯独梵净山成为这一纬度上的“绿宝石”。她的生命进化记录,重要且持续的地质发展过程,具有地形学或地质学特色的地球历史主要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

  这颗璀璨的绿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溪流欢快地淙淙流淌,鸟儿成群地展翅飞翔,奇异的树漫山遍野,野生的花肆意开放,金丝猴在树丛中欢快嬉戏……

  除了是生态名山,梵净山还是全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早在唐代以前,就有佛教在梵净山区萌芽。明清时代有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其影响力“久已灵驰于两京,倾动十三布政……”。据《敕赐碑》记载,朝山者“人来人往,若城市然”。

  梵净山周边分布有16个民族,仡佬、苗族、土家族都崇尚“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野性与豪气兼具。

品读梵净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呵护一方水土。呵护梵净山这样一方水土的,就有杨业勤、董明海这样一方代表人物。梵净山的保护、科研和宣传,就从他们这里起步。

  梵净山最具声望的是黔金丝猴(又名灰金丝猴),独居于梵净山区的江口县月亮坝、柏子坪、凤凰山,松桃自治县的岩高坪、泡木坝和印江自治县的亚盘岭、淘金河等地,总数800只左右,是濒危度最高的金丝猴种群。

  谈起黔金丝猴,不能不谈起“金丝猴之父”杨业勤。杨业勤是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原处长,“国务院津贴”获得者、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生导师。1977年,杨业勤放弃到武汉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机会,从江口县林业局抽调出来,参与筹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通过两年努力,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杨业勤也正式调到保护区工作,这一干就是38载。杨业勤及其科研团队耗时7年完成了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地质、森林、植物等近30个项目的调查,编写了《梵净山研究》一书,获得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殊荣。

  随即,杨业勤又承接了“黔金丝猴的野外生态研究”、“黔金丝猴人工繁殖和驯养研究”等重点课题。在黔金丝猴野外生态研究工作中,从1987年到1992年,杨业勤带领其科研团队吃住在梵净山。他自己呆在野外的工作时间就达1200多天,饱尝毒蛇咬伤、跌伤等危及生命安全之苦。苦尽甘来,其科研成果《黔金丝猴野外生态》分别获得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杨业勤的努力下,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与北京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科院昆明分院、贵州科学院、北京动物园、德国灵长类研究中心、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意大利都灵大学等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

  董明海是贵州电视台一名记者,一个被医生宣判了“死刑”而又重生的人,一个为宣传梵净山尽心竭力的人。

  一次对梵净山意外的接触,改变了董明海的一生。

  1980年冬,24岁的董明海参加了贵州省第一次对梵净山野外科学综合考察,随后又参加了四集大型风光片《梵净山》的拍摄。在历时两年的拍摄中,尽管他历经了种种磨难,但大自然的奥秘和神韵仍然深深地吸引了他。该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荣获全国优秀专题片二等奖。

  大自然总有拍不完的镜头,讲不完的故事。董明海拍摄梵净山,既是工作,又是享受。这个“独行侠”常常独自一人背着行囊进到峰峦叠嶂、恬静秀美的梵净山中。渴了,掬一捧山泉;饿了,嚼一口干粮;困了,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躺躺;醒来,拍掉身上的山蚂蟥又开始工作。像这样的野外生活,董明海一年里至少有三个季节。

  2002年,董明海癌症晚期,医生判定他最多只能活三个月。他想到自己一生还有梵净山“角怪”没拍摄完毕,便不听医生劝告背上行囊又一次投入梵山净水中。在梵净山的那段日子,他拍摄了大量珍贵的“角怪”镜头。意外的是,他自己竟然长出了一头浓密的黑发——被医生宣判了“死刑”的生命,又博得了十年。

  生命不息拍摄不止,董明海用他的一生解读梵净山!他因为宣传梵净山,保护野生动物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予的“全国先进个人”称号,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全国保护野生动物先进个人”,荣获“大熊猫”奖章。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也许是梵净山的天然生态,也许是我对大自然的真情付出,所以给了我这样的回报!

  千百个杨业勤、董明海这样的人,不懈地研究、宣传梵净山,让梵净山得以走出深闺,走向世界。

申遗梵净山

  铜仁的梵净山,贵州的梵净山,中国的梵净山,世界的梵净山。

  梵净山,从铜仁走到世界到底有多远?梵净山,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到梵净山实地评估、完成投票通过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还要走多久?

  世界遗产的申报需要完成九个步骤,梵净山申遗,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工作。

  2013年1月,铜仁市政府将梵净山申遗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启动梵净山申遗工作。

  2013年9月到2014年7月,铜仁市先后邀请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资深专家桑赛尔、保罗·威廉姆斯、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专家约翰·马敬能等7名专家和10位国内申遗专家到梵净山进行了五次生物多样性的实地考察,并于2014年7月下旬在梵净山召开了“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中外专家研讨会”,达成了“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为梵净山申遗方向的中外专家共识。

  为了加强力量,按照申报条件和工作程序有效开展好梵净山的申遗日常工作,去年9月铜仁市政府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了以周文庆为专职副主任的铜仁市申遗办公室,全面规范地开展梵净山申报工作,先后完成了跑省、跑部以及对接申遗团队、中外专家的工作,并组织专家三次对梵净山进行科考,完成了申报文本初步编制,启动了梵净山申报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了住建部对列入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的重审,梵净山顺利通过审查并进入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中。

  铜仁市申遗办公室还争取到“2015住建部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年会”在梵净山召开,邀请到以刘嘉麒院士、马克平研究员为代表的国内20多名资深申遗专家走进梵净山、认识梵净山,进而支持梵净山的申遗工作。

  今年1月,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在调研时听取了铜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梵净山申遗汇报后给予充分肯定,表示省政府将大力支持梵净山申遗工作。自此,铜仁梵净山申遗已经升格为贵州梵净山申遗。

  野外调查,深度科考是梵净山申遗的首要步骤,将黔金丝猴活动范围拓展到印江县洋溪或石阡县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绿色走廊,扩大黔金丝猴生存空间,是申遗工作的关键环节。今年3月27日至31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文本编制团队熊康宁教授一行又再一次深入梵净山和印江洋溪自然保护区,对黔金丝猴活动范围、拓展地的延伸、水青冈的分布以及动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考察。此间在3月28日住建部又在梵净山下召开了国内世界遗产专家会议,梵净山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作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支持。

  这样的成绩,与铜仁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省申遗办的全力支持以及上上下下的一致努力密不可分。梵净山申遗,正逐渐从后台走上前台,走进全国行列,为中外申遗专家所关注。

  集“五大佛教名山”、全国“十大避暑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成员等殊荣于一身的梵净山,是地球北纬27度线上仅存的一块生态绿洲,有望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遗产。从1978年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到1984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用了6年;而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1986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只用了两年时间。自去年启动梵净山申遗工作以来,铜仁在按照申报的条件和指南,扎实做好申遗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努力前行。

  梵净山申遗成功,我们期待着……

   图片提供 周文庆 董振华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