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 群众的眼睛是“最大的检查组”?贵州纳雍县冲刺高质量脱贫观察

04.11.2020  08:31

  乌蒙山里的纳雍县,是贵州未脱贫的9个贫困县之一。106万总人口中有24.7万人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4年末全县贫困发生率达23.17%。作为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该县董地乡脱贫攻坚压力山大,2016年以来“换将”3次;该县的羊场乡和锅圈岩乡,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分别为全县第一、第二,贵州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蹲点调研时,发现当地工作作风不实,提出批评。

  脱贫攻坚工作一度陷入被动的纳雍县,如何吸取教训解决问题?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时节,如何力争高质量脱贫?半月谈记者走进山高谷深、岩溶遍布的纳雍县求解。

纳雍县锅圈岩乡土补村扶贫特岗人员趟水过河走访贫困户

    “这个检查组,那个检查组,群众的眼睛才是‘最大的检查组’

    尽管今年曾连续两个月干旱少雨,羊场乡菜子地村村民张文秀也没有再去爬山背水。

    “过去吃水难,天干吃水更难,现在坐在家里就有水吃。”说着,60岁的张文秀从新房里拿出背水用的桶,桶上用布带缠绕后可背在肩上,一次背几十斤。自来水通到她家以来,水桶一直闲着。2019年,她家还拆了老木房修了新房,脱贫开启新生活,笑容洋溢在张文秀脸上。

    “群众最满意的是基础设施的变化,水通了、路通了。”纳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羊场乡党委书记李劲全说,过去,乡干部存在浮在表面、工作拖沓等问题。如今,全乡70%以上的乡干部驻村扶贫,群众的笑脸也就慢慢多起来了。

    纳雍县借鉴特岗教师经验设立“扶贫特岗”,打造一支扶贫“特种兵”。2016年以来,500多名扶贫特岗人员吃住在村,将全部精力用于脱贫。张迪是其中一位:“看着村民家里从最初的灰扑扑变成了如今的亮堂堂,大家见到我时都是笑脸,我的心里也从空落落变得踏实了。

    “这个检查组,那个检查组,群众的眼睛才是‘最大的检查组’。”这是董地乡党委书记罗珍玉的感悟。她在检验群众是不是真脱贫时,要求自己和全乡扶贫干部,先不看各类指标,而是走进贫困户家中,凭着良心问:如果这是自己家,那么穷怎么生活?如果这是自己家,卫生不干净是不是要打扫?

    “能和贫困户一起吃顿饭,自己能躺在贫困户家床上睡个午觉,再去看脱贫衡量指标,心里才有底。”罗珍玉说。

    “必须把潜在水底的问题捞上来、解决掉

    因辍学率高、干部作风不深入等原因,羊场乡党委书记、乡长2019年均被调换。“当前要打的都是硬仗,打硬仗就需要作风硬的干部。”县委书记彭华昌说,果断“换将”就是要把基层经验丰富、作风硬实的干部放在最难打的战场上。

    刚上任时的李劲全深感压力巨大:“我到羊场开的第一个会就是研究菜子地村两个组整组搬迁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拖了两年,一问情况,干部就一句话:做了工作,群众不愿意搬。

    两个组都在深山里,交通闭塞,群众长期贫困。李劲全决定,在搬迁中调动大家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羊场乡的干部进入村子,在村里吃着盒饭做动员,经过55天的不懈努力,两个组全部搬迁。乡干部精神状态也为之一振,工作更积极、更主动,现在大家闭上眼睛就能想到帮扶的贫困户家有几口人、门朝哪、有没有养狗。

    锅圈岩乡也曾因医疗保障等工作不力受到批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锅圈岩乡党委书记陈毅如今去哪都带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A4纸大小,掂在手里沉甸甸。笔记本的内容,主要是贫困户信息。陈毅翻开目录介绍:“全乡17个村剩余405户未脱贫的家庭情况,每家每户,都在上面。

    “做工作必须把潜在水底的问题捞上来、解决掉。”陈毅说,一年左右时间已排查解决问题6000多个,脱贫底气和信心越来越足。

    “两业稳住了,群众才有能长期吃的饭

    在彭华昌办公室墙壁显眼处,张贴着“脱贫攻坚责任状”,那是他和县长许晓鹏向省里立下的“军令状”。彭华昌说,他和县长包保的都是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乡镇,每天看到这张“军令状”,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让群众脱贫,怎么保证高质量脱贫。

    “群众内生动力足,脱贫才能走得远。高质量脱贫一靠就业、二靠产业,两业稳住了,群众才有能长期吃的饭。”这是彭华昌的感受。

    今年受疫情影响,纳雍出现返乡劳动力未就业情况及已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纳雍群众务工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和云南,县里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组织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保障群众就业增收。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张迪却理得清清楚楚。打开她的手机通讯录,半月谈记者看到,里面200多个电话中,有近1/3是她村里贫困“亲戚”的电话。

    “前段时间经常和一名贫困户通电话,帮他找工作。”张迪边翻看手机边说,受疫情影响,在沿海打工的贫困户返回家乡,她了解情况后,一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就推荐给贫困户。如今,在深圳找到新工作的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

    董地乡探索建立全乡扶贫合作联社,引入能人、大户合理入股,同时参加的农民、贫困户必须自己入股,入股资金有多有少,这样能够提升他们对合作社的关注、支持、参与。“整合土地、劳动力、市场资源,抱团发展扩大了市场,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还能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罗珍玉说。

    2020年,勺窝镇桑蚕种植面积已达1.6万余亩。当地还以村级合作社集中饲养和农户居家散养等模式推广,直接带动桑蚕养殖400多人,间接带动村民上千人。“我在公司每个月有5000元左右收入,还学习了不少养殖技术。”村民罗幺妹说。

    在厍东关乡,得益于交通大改善,培育已近20年的玛瑙红樱桃产业,近两年强势爆发,已发展到2万亩。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纳雍县剩余贫困人口28538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剩余46个未出列村均达到出列条件。扭转脱贫攻坚工作被动局面的纳雍县,正在全力以赴巩固脱贫质量,谋划乡村振兴新局面。(记者 段羡菊 王新明 骆飞)(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20期)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