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大利侗寨古井与节水文化

23.05.2016  15:52

位于深山幽谷中的贵州省榕江县大利侗寨

国内外专家纷至沓来对古井进行考究

节水文化内涵丰富的大利侗寨老古井

承载着历史的侗寨古井功德碑

      大利侗寨位于贵州省榕江县栽麻乡境内,共有300余户,1000多人口,距县城约27公里,坐落于大利溪畔的深山幽谷之中,村子边古楠木遮天蔽日、翠竹连绵、鸟语花香,寨中潺潺流淌的小溪与侗寨花桥、侗族鼓楼、侗家四合院、石板古道、古井等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景象,被誉为“深山明珠”。也正因如此,大利侗寨同时享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殊荣。

      在大利侗寨东面有一口老古井,古井大门用人工修整呈条状的青石块砌筑成门拱形,两侧用青石块进行横向干砌,以确保水井稳固。古井前方,用数块青石板平铺,石板上安着两块石墩,供村民挑水时放置水桶之用;在石板中间,有一长方形小池子,由四周各一块青石进行封闭而成,池深约五十公分。由小池子往下,仅以一块青石板相隔又设有一长约10米、宽3米、深1米的露天水池,池内蓄满了水。据悉,该老古井始建于乾隆三十七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系当地一杨氏家族筹资修建,杨家的这一善举曾被当地群众广为赞誉。

      从整个水井的布局来看,可见侗族同胞早就有了节水、惜水意识,古井极具有较高的节水文化内涵。首先是从井内流出的泉水作为生活用水供当地村民直接饮用;当水留经第一道池子后没有直接浪费,而是作为村民洗菜、洗衣服等非饮用水进行有效利用;第二道池子主要蓄积由第一道池子溢出的水,可供牲畜饮用和作为侗寨防火紧急灭火救援使用。老古井的修建,养育了大利一代又代侗族儿女,彰显了侗家人非凡的聪明与智慧,也体现出节水文化在榕江县大利侗寨已经传承了200多年的历史,为我们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财富和可借鉴经验。

 

                                                                                                                          (贵州省榕江县水务局    龙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