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如何乘上“互联网+”快车

11.09.2015  00:07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相邻省区可以尝试跨区域合作,利用产业、行业结构高度相似的特点,联合开发“互联网+税务”的应用项目和平台,做到数据透明、共享,以缓解资金短缺和减少资源浪费。

      实施“互联网+税务”,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和征管质效的必修课,也是对近年来信息化步伐滞后的一次补课,更是如何在2020年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同步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重大功课。

      与东部乃至中部相比,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互联网+”在客观上存在一些困难。

      西部欠发达地区税务干部的信息化程度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人员较少。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该州国税系统干部549人,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毕业人员21人,其中,从事信息工作的17人,占全州国税系统干部比例为3.1%,获得工程师职称的3人,占比0.55%。同时,部分税务干部对“互联网+”认识片面,把“互联网+”简单认同为开发手机办税APP,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从外部大环境看,贵州省互联网普及率及网民数量较之发达地区差距甚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2013年~2014年中国内地分省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中,排名第30位的贵州,网民数、普及率分别为1222万人、34.9%,而排名第1位的北京市分别为1593万人、75.3%。这意味着“互联网+”实施后,纳税人的使用频率低于发达地区。此外,西部欠发达地区硬件落后、支撑能力弱,获取涉税数据的基础差,数据获取仍处于人工交换阶段,不具备集中收集、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

      难题依然存在,但必须认清一个事实:“互联网+”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新机遇,这些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降低探索和改革成本。

      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进行“互联网+”?笔者认为,资金有限是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互联网+”的关键因素。如果每一个省(区)各自为政,自行设计、开发“互联网+”的项目,就会出现投入资金有限、因纳税人总数少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相邻省区可以尝试跨区域合作,利用产业、行业结构高度相似的特点,联合开发“互联网+税务”的应用项目和平台,基础数据由各省自行收集、维护,通过互联网接入到一个互联网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所有数据做到透明化共享,各省根据需要提取数据分析,实现涉税数据的省级集中收集、交换、分析,再把数据延伸到基层处理,这样便能缓解资金短缺和减少资源浪费。

      以西部支柱产业煤炭行业管理为例,临近的滇黔川三省可合作共建西部地区上下游企业数据分析平台,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三省征管部门按照数据标准导入相关税源的CTAIS和金税三期核心征管基础管理数据,定期采集质监部门、电力部门和用煤企业等有关外部数据。通过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方案和预警指标体系,及时掌握了解行业状况,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地方政府提供跨区域的税收视角下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为企业提供极有价值的市场变化信息。

      除跨省区合作外,各省区要形成连接所有涉税部门的信息数据收集网络,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如果可能,尽量建立健全综合治税保障体系。同时,要促进地方政府统一协调,实现综合治税软件与各部门专线联网,进一步拓展涉税信息采集渠道,逐步形成省、市、县、镇四级综合治税信息平台,不断提高综合治税工作质效。

      大胆创新,开发各类基于互联网的办税软件,解决办税效率低的问题。借助金税三期数据整合度更高,决策一包、决策二包极强的数据统计和挖掘功能,加强移动办税、移动办公、门户网站建设、微信发布等应用和创新,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税收大数据,比如放开12366的后台数据访问接口,建设“税务百度”;开通支付宝,纳税人可通过互联网的购物平台缴税等,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办税服务。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解决缺人的问题。补充、培养信息技术人员,省、市级重点进行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模型及展现工具等培训,增强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县级重点加强运维及应用支持技能培训,增强故障判断处置能力。

      西部欠发达地区具有纳税人少、行业单一等比较优势。应结合这种特点,与时俱进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提高纳税人的服务满意度和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管成本,发挥后发优势  。

      作者:管振江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税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