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问题、直面挑战 为总理报告“点赞”

10.03.2015  18:14

               

    阅读了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感觉很有气魄,敢于正视问题、不畏困难、直面挑战,我要为总理的报告“点赞”。

            今年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用“复杂严峻”、“艰难曲折”、“压力持续加大”等词汇来表述“过去一年,困难和挑战比预想的大”。随后,他又提醒“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甚至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他在报告中正视问题的诚恳丝毫不比他列举成绩的点赞少。老百姓在用自己的反应,表达了对政府的信任和期许。

 

          在谈问题和不足时总理言辞坦诚,在谈困难时又体现一种不惧挑战,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他说,“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他还明确指出,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他还使用了“爬坡过坎”这样的词汇,表明政府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有明确的危机感,同时也展示出“我们可以跨越难关”的决心和信心。

 

          这份决心和信心彰显了我们党多年积累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它来源于我们党对宗旨意识的深刻践行,对党的作风的一贯秉持,对人民情怀的忠诚书写,对历史责任的大义担当。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发展史,处处铭刻着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奋斗足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个成就,都浸透着百折不挠的艰难攀爬。经验反复证明,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今天,我们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丝毫不比过去轻。大到中央简政放权、房价调控、养老改革、雾霾治理,小到地方公开决算、节能减排、公车管理、电价调整等等,新老问题的交织、新旧矛盾叠加的重重困难。“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涉险滩过深水的改革重任、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面前,缺少勇气和信心显然是不行的。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往往是在问题和困难面前愈挫愈勇,迎难而上。李克强的报告已经表明,只要有勇气和干的决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状态,就没有迈不过的坎、蹚不过的河。

 

          问题和困难是压力也是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在同种种困难的斗争中也必将焕发出伟大的民族精神。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以艰辛的奋斗,就不会有伟大的成就。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在召唤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曙光在照耀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强国梦。中华民族创造过人类历史上的繁荣和辉煌,它是周秦伟业,是两汉文明,是大唐盛世……。然而这片土地也经历过1840年以来的百年梦魇。战争、失败、割地、赔款……那是一个祸患频仍、灾难深重的一百多年,是一个民不聊生、备受凌辱的一百多年,是一个悲怆无助、不堪回首的一百多年。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这个苦难民族的光明之梦、理想之梦,更是无数仁人志士、民族脊梁的信仰之梦、实践之梦。而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无数志士仁人,怀抱着强国梦,鞠躬尽瘁,奋斗不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赴后继。

 

            实现梦想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前行的道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但要有勇气直面问题,更要掌握解决难题的“钥匙”,还需要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脚踏实地、团结奋斗,勇于实践探索,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正如李克强所说:正视困难直面挑战趋利避害是遇事克难的成功之道。

 

            我为李克强总理的这种精神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