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推进残疾人事业 确保残疾人同步小康不掉队

23.02.2016  11:16

  残疾职工正在对育雏鸡苗装箱。

  特教师生情。

  生命一样多姿。

  来自全国的下肢重残者体验在贵州的无障碍行。

  坐上轮椅车的肢残儿童喜上眉梢。

  残疾人百般珍惜就业岗位。

  在田径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

  开篇

  我省有残疾人254万,占总人口的6.4%,涉及到800余万家庭人口。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残联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关爱下,省残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抓活动凝聚力量,抓创新增强活力,开创了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  近年来,我省残疾人事业始终牢记服务宗旨,紧紧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工作总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坚定信心、保持清醒、力推创新,为残疾人办成了一批大事、新事、实事,带领全省残疾人进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了未来5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向,前景广阔,任重道远,开好局、起好步尤其关键。我们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倒推各节点任务,顺排时间进度,把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抓手,坚持基本民生保障与促进就业增收相统筹,坚持政策措施落实与维护合法权益相统筹,坚持需求摸底与康复服务相统筹,坚持改善物质生活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相统筹,最大限度地改善残疾人状况,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与困难同行。全省各级残联将秉持“不让残疾人掉队是责任,脱贫攻坚和托底补短是重点,练好看家本领是关键”的共识,携手残疾人朋友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的“十三五”扬帆起航,确保全省残疾人在同步小康的征程中不掉队!

   着力构建残疾人事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

  着力构建残疾人事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残疾人事业制度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2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3年3月,《贵州省残疾人就业办法》正式施行。

  2014年2月,省委组织部等8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

  2014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贵州省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残工委成员单位各自职责,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

  2014年5月,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贵州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014年7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贵州省残疾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2014年8月,省财政厅等六部门转发了财政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了我省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工作。

  2015年3月,省残联制定《贵州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残疾人服务暂行办法》,并报省政府法制办审核。

  2015年5月,印发《贵州省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办法(试行)》,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更加规范。

  2015年6月,印发《关于落实小微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通知》,落实国家关于小微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2015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标准执行,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全省9.3万一级重度残疾人得到补贴。

  残疾人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险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2014年,全省城镇纳入低保的残疾人有5.22万人、集中供养0.18万人、其他救助1.13万人,农村纳入低保的残疾人有43.34万人、五保供养1.12万人、其他救助5.71万人。城市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在其原享受低保金的基础上增发10%-30%的低保金;农村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在其享受基本保障金的基础上,每年按不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20%的比例增发补助金。全省已有44796名城镇残疾职工参加养老保险,46298名城镇残疾职工参加医疗保险;362311名城镇残疾居民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83600城镇残疾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61821名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49384名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保。

   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利用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节日,加强对《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制观念。

  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做好残疾人参政议政服务工作。2011年以来,共协助处理人大代表建议15件,省政协委员提案18件。采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基础数据84704辆,共下拨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2200万元,录入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申请数为80842辆车。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数3765户,超额完成中残联下达我省3045户任务的12.4%,下拨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助资金1633万元,

  依据《信访条例》和《残联系统信访工作规定》的要求,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五年来,共接待残疾人来访521次1046人,来信382封,及时处理残疾人相关权益问题的信件345件。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开展百日攻坚战活动。先后指导配合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织金县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计划周密措施到位特殊教育有实效

  制定提升计划,出台配套措施。2015年,与教育、财政和卫计委等部门分别联合出台了贵州省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医教结合”工作实施方案。

  提供高考便利,助推圆梦大学。“十二五”期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中,残疾考生共录取1863名,其中本科录取814名,专科录取1049名,单考单招特殊教育学校录取残疾学生171名,其中本科33人,专科136人。实施“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圆梦大学、励志成才”残疾大学新生阳光助学行动、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等,对我省861名贫困残疾大学新生、88名贫困残疾高中生、26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资助。认真组织“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评选工作,共对我省3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30名优秀特教教师进行表彰;会同省教育厅认真做好“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创新工作方式,打造提升平台。2012年7月,33名盲人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贵州教学基地盲人针灸推拿大专班毕业。2014年,省残联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联合举办盲人中医推拿大专班,招录盲人学生20名;2015年6月,61名盲人通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盛华职业学院中医推拿大、中专学习。

   体育工作异军突起

  “十二五”期间,体育工作异军突起。组织参加第二十二届夏季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轮椅与截肢人运动会、亚洲青年残疾人运动会、世界夏季特奥会、第十三、十四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重大国际性残疾人赛事,共获金牌10枚,银牌5枚、铜牌3枚。组织参加全国第八届、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及全国聋人羽毛球锦标赛等国内残疾人赛事,共取得金牌72枚,银牌84枚、铜牌86枚。

  通过各种体育赛事,展示残疾人的体育才华,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实现融入社会、超越自我、为国为省争光的目的,使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体质明显增强。

   整体推进构建大扶贫格局

  注重整体推进,构建大扶贫格局。“十二五”期间,我省残疾人扶贫工作更加注重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推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制度相衔接,更加注重残疾人扶贫开发与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结合,更加注重精准扶贫与特殊教育、创业就业、危房改造等工作相促进。

  扶持种养大户,推动基地建设。对有创业致富愿望、能够辐射带动更多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农村残疾人种养业大户,省级给予每户5万元以上的扶持补助,市县每户给予2-5万扶持补助,充分拓展其安置就业、辐射带动、培训服务等功能,为残疾人脱贫致富搭建平台。2011-2013年,全省共投入资金1876万元(省级资金863万元)共扶持486户农村残疾人种养加工业户,稳定、季节性安置3890名残疾人就业,帮扶4087户残疾人家庭逐步脱贫致富。同时,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建立省级、县级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201个,安置带动残疾人就业8266人,帮助残疾人增收致富。2014年-2015年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创建的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中60%是农村扶贫基地;创业户中70%是农村创业户。

  落实康复扶贫贷款贴息,扶持农村残疾人增收。“十二五”期间,我省共完成康复扶贫贷款额度9600万元,发放贴息资金460万元,通过项目扶持贫困残疾人3010人(次)。

  实施“阳光安居工程”,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2011-2014年,我省投入资金3亿多元,对5869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无房户、危房户进行了新建和改造。受益残疾人6000多人。

   全面完成康复项目 扩大康复覆盖面

  全面完成康复项目,扩大康复覆盖面。“十二五”期间,通过“七彩梦行动计划”、中央彩金等国家康复项目和省康复重点工程项目,累计为14.7万名各类残疾人提供了不同程度、类别的康复服务。通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为366名贫困聋儿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为694名贫困聋儿验配助听器并进行康复训练;为723名贫困脑瘫残疾儿童、990名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提供补贴;为肢残儿童进行了肢残矫治手术510例,适配辅助器具3087例,安装假肢、矫形器498例。通过国家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为视力残疾人适配助视器14700件,完成1530名成人助听器的验配,救助2540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为169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药品补贴和住院医疗救助,为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1947例、矫形器1400例,实施麻风畸残矫治手术92例,为350名就学就业和贫困重度残疾人适配辅具。通过实施省残疾人康复重点工程,让48000名贫困残疾人得到了康复救助。开展“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40000例;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9800人(次);为5100名肢体残疾人提供社区和家庭康复服务。

  完善社区康复,加强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共下达资金440.57万元支持全省88个县(区)社区康复示范站建设,全省共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站108个,在3000余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配备康复协调员8900名。培训康复管理人员1140人(次)、康复业务人员2310人(次)、康复协调员9500人(次)。2012年以来,在纳雍县实施“嘉道理”项目,探索创新偏远山区社区康复工作模式,在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促进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多途径多方式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十二五”期间,共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39850户,登记失业残疾人44695名,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337次,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34138人,帮助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7129人(其中社会用人单位按比例吸纳就业人数2526人),帮助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17913人。全省各级残联共培训残疾人7万余人,其中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4万余人。从2014年起,全面启动实施“残疾人百点千户万人创业就业工程”。开展“百千万工程”,标志着我省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开始全面实施。两年来,全省投入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经费共计近2亿元,创建残疾人创业就业点536个,其中省级70个,整合资源扶持残疾人家庭创业3162户,多途径、多方式新增残疾人就业2.95万余人。

   形式多样开展文化活动 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

  大力发展残疾人文化事业,根据不同类别残疾人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文化进乡村”活动,为基层残疾人送书籍、送文化产品,五年来,已建立“文化进社区”点60余个,在社区内设立“残疾人书架”,依托“农家书屋”,把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列入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为丰富基层残疾人文化生活发挥了作用。建立省、市两级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为盲人提供书籍、有声读物、网络信息等文化服务。发挥特殊教育学校作用,推进建立特殊艺术人才培养点工作,有7所特教学校被命名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156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已经建立了残疾人组织,已建村(居)残疾人协会15655个。残疾人专职委员数达16823人。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级专职委员都落实了工作补贴。全省已经登记助残志愿者已有14515人,五年来受助残疾人达103097人次。五年来全省各级残联大力开展残联干部培训工作,共开展732期培训36133人。第五次全国“自强与助残”评选和表彰大会中,我省有4人荣获自强模范,3人荣获助残先进个人,3个单位荣获残疾人之家,2个单位荣获助残先进集体,1人荣获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十二五”期间,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共投入资金4.5亿元,相继立项和建设省、市、县级康复、托养机构89个。

   以“百点千户万人创业就业工程”为抓手 我省全面实施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

  为推动残疾人创业就业,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收入水平,确保残疾人到2020年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2014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贵州省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实施“残疾人百点千户万人创业就业工程”。即每年创建100个以上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每年扶持1000户以上残疾人家庭创业、从事个体经营,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和分散按比例就业,每年新增残疾人就业10000人以上。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到2020年,全省新增残疾人就业10万人,城乡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0%以上,城镇就业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农村就业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

  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包含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创建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每个县(市、区、特区)每年至少创建1个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全省共创建100个以上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每年在全省范围内选择30个符合国家和当地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基础、有发展潜力的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作为省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给予重点扶持。二是扶持残疾人家庭创业,每年扶持1000户以上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和一定经济基础的残疾人家庭从事个体经营、种植养殖业和二、三产业。三是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完善省、市(州)、县(市、区、特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不断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基本满足残疾人就业服务需求。四是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针对残疾人特点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残疾人岗前培训、定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各类个性化培训,提高培训就业率。五是推进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依法全面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

  “百千万创业就业工程”实施两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更加重视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二是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投入力度大幅增长。三是残疾人创业就业的热情高涨。四是残疾人创业就业结构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