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王老校为民族文化传承留下宝贵财富

12.05.2015  12:34

               

王老校系从江县停洞镇归奶村2组村民,出生于1956年9月2日,自幼父亲过世,母亲改嫁,由年迈奶奶抚养长大成人。孤苦伶仃的他在九个月大时生了一场大病导至右眼全盲,左眼只能看到微弱的光亮。由于当时家庭贫困,视力不方便,所以只能看着同龄人高高兴兴的上学,而自己却与学校无缘。

身体缺陷与同龄人不一样的他不甘命运的摆布,从12岁开始到歌师家学唱歌。开始学歌时是为了解闷,想用唱歌来填补身体缺陷及心灵的空虚,后来逐渐的被苗族千六古歌深深的吸引了,并开始痴迷于唱苗歌。据王老校本人回忆当时他曾向八个歌师学习,学唱各种苗歌、吹苗笛、拉牛腿琴等。在他的刻苦努力下,苗族古歌、情歌、叙事歌、酒歌等几百首歌他都会唱,而且延唱至今。王老校虽视力不好,但上天总会眷顾辛勤付出人,所学过的歌都深深的记在他老人家记忆的深处,为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王老校歌师自幼一直与弟弟共住,由于身体的缺陷, 2011年以前一直单身,但弟弟年迈无能照顾。2011年搬入归奶村的“五保户”住房处居住,生活来源主要靠“五保户”、“困难户”国家资金补助。2012年身体同为缺陷的张小荣被他的歌声打动与他喜结连理。在爱的滋润下他们当年生下一女,老来得子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限的希望和欢乐。但此时王老校一家的生活保障

面临困难,一直依靠领“五保”生活的他被排除名册外,在党的关怀下,现在只有靠每个季度510元的低保费来维持生活。

身体残缺,生活艰辛的王老校不被命运打倒,他无偿的传授苗歌,同样受人尊敬。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寨子的青年、中年及老年人都聚集到王老校家学苗歌、吹苗笛、拉牛腿琴等。王老校从不拒绝,还给大伙备有凉水,大家散后王老校还要自己清扫卫生。在他的传教下本村学会拉牛腿琴的就有3人,即:3组的王老列、5组的王老丢、8组的王老能,学会唱苗歌的就更多了。

后来受到打工潮的影响,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以及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就没有人来向他学苗歌,学会了的也不再唱了,唯独只有王老校一直坚持下来。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日益增强,先后有摄影人员找他录影唱苗歌,老人认识到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事关民族的未来,于是把埋藏于心底的100余首苗歌都一一唱了出来。现在为无论走进停洞镇哪个苗家村寨总能听到王老校优美动听的歌声。

2014年归奶小学被列入全县民族文化进课堂试点之一后,大家都认为只有把王老校请到学校来,这样民族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得以落实。但考虑到学校经费有限,又怕王老校老人行走不便拒绝。时任校长石运海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了王老校,一说是教学生唱苗歌、吹苗笛,王老校就一口答应,不管报酬多少,有饭吃就行。这样每天下午放学后的课外活动,归奶小学总会传来

一阵阵优美的苗歌。大约一个月左右,所有高年级的孩子们都会哼出几句苗歌,不管是学校还是寨子里都时不时听见有人在哼着苗歌。使得往日的悠扬歌声又开始重现,受到广大村民好评。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终于王老校的歌声于2015年5月2日,走上了从江县都柳江文化走廊“养心圣地 神秘从江”舞台,向全县32万群众亮相。由于他的奉献和对苗族文化的执着,在民族文化颁奖晚会山,王老校歌师获得了“优秀传承人”荣誉称号。 (停洞镇 陆光华、石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