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分期付欠款更无语的是冷漠

30.11.2015  19:45

               

 

昨日上午,在武功县长宁镇政府门口的主街道上,63岁的陈师傅指着这条路说,“这是我2003年修的路,都用了12年了,我却连自己垫付的工程款都拿不到手”。(11月28日    《华商报》) 欠款并不多,只有72000多元,但时间却拖了12年,如今,更给出了每年只能归还2000元的奇葩规划。暂且不说这笔钱是因为什么原因拖欠,面对给出的分期还款规划,不要说陈师傅会质疑其合理性,换着稍微有常识的人,这样的还款规划,显然是既不负责、不切合实际,更有些忽悠的成分。笔者认为,分期付欠款,恐怕不只是镇政府差钱,更有当地政府和干部对这事的冷漠。 事件发展到今天,都有些什么冷漠表现?其一,历任干部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心,认为反正不是在我手中欠的账,我还不还我说了算,没有真正站在刘师傅的角度考虑他的难处。其二,当地政府对待这事明显太冷漠,无论是还款规划太不切合实际还是对法院判决不理睬,都是最直接的表现。其三,法院在执行时没有尽职履职,导致法院的权威判决成了摆设,对法院而言,很容易给人以袒护政府猜想。 修路不是儿戏,不可能是一时冲动拍脑袋决策,当时的执政者肯定研究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和资金来源方案。可为何会造成今日之局面,这笔欠款的缘由有关部门也应好好理理,看到底是人为的还是有别的什么因素?只有梳理出来龙去脉,才能打消公众质疑,得以正确看待。 其实,分期归还工程欠款,难道是因为当地差钱?笔者认为,12年,72000多元欠款,历经多任领导,如果有心想解决,估计早就解决了。可一拖拖这么久,差的不再是钱而是责任心。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陈师傅将欠款者诉至法院,法院也认为该还钱,可最终赢了官司,执行却变得遥遥无期,法院也要反思,难道仅仅因为镇政府每月只有1万元工作经费,强制执行会影响正常办公就让法律权威遭受质疑。显然,工作是不到位的。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作为一级地方政府,对自己欠的工程款却不管不问,视法院判决为儿戏,这样的政府还能带领当地群众致富么?不止形象受损,其公信力也会遭受质疑。虽然,每月办公经费定额,财政困难,我们可以理解,但过去了这么多年,难道连7万多元都无法节约出来?如果我们较真让该镇政府将这12年的“三公”经费公开,让我们看看到底有多困难,估计结果一定不会是大家愿意看到的。 说再多,找再多理由,欠账还钱是跑不掉的。如果镇政府确实财政很困难,与刘师傅做好解释沟通,制定出让双方都可以接受且有诚意的还款计划很有必要。 雷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