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系列报道之十三

11.02.2015  18:39

               

 毕 节 交 通 的 中 国 梦

  “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毕节交通的中国梦就是全市800多万各族人民期盼交通发展的梦想,就是全市各级交通干部职工把市委政府对全市交通规 划变成现实的梦想。如何把规划变成现实,这是一个设计梦想的过程,这是一个艰辛创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光荣和自豪的过程,作为身处这一历史阶段的毕节 交通人,我们深感任务艰巨,担子沉重,同时又感到使命光荣,信心百倍。

  一、 区位边缘,交通制约,困绕着毕节发展的梦想

  距省城贵阳217公里,距周边城市四川泸州,云南昭通,曲靖,省内的安顺、遵义分别为210公里、240公里、370 公里、200公里、172公里。区位的自然地位,把毕节这块拥有数百万人口的行政区域,现实地划入了边缘化地区,无铁路、无高速公路,无航运,无空运,更 使数百万各族人民盼发展,求发展的梦想一次次无情地被撕碎。从奢香夫人开辟九驿到贵毕高等级公路的开通,无数毕节儿女为复园这破碎的梦想,艰苦奋斗,不懈 努力,顽强拼搏,长期以来,始终为实现这一梦想,苦苦地追求,但由于天不时、地不利,这一梦想终究还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边缘化的现实还是无法改变,交通的 制约,始终围绕着毕节的发展。

  二、 有梦想,必然有追求

  1988年6月8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根据毕节的贫困状况,倡导并报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试验区。试验区的建立,对于毕节这个贫困落后的地区,尤沐春风,如暖阳光,从此,试验区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1997年,一条由毕节人自己出资,建设的“志气路”在毕节建成。

  2001年,由国家投资的通往省城贵阳的贵(阳)----毕(节)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

  2003年至2004年,区内6条328.5公里县际公路开始建设,2005年至2007年,分别建成通车。

  2000年至2002年,全区共建成通乡公路228公里。

  进入“十一五”,省政府与国家交通部签订了促进贵州交通发展的“部省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协定》提出,2006年—2012年,全省 100%乡镇通油(水泥)路,100%行政村通公路,按照《协定》提出的奋斗目标,我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不辞辛劳,科学组织,科学 管理,历经7年,共建设通乡油路2545公里,通村公路14721公里,同时试验性建设通村油(水泥)路2958.3公里,2012年来,实现了部省协定 的“双百”目标,毕节为实现自己的交通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三、 高速公路—毕节人梦想成真

  在绘制农村公路美好蓝图的同时,毕节人开始构建自己的深度发展交通之梦,建设自己的高速公路。“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毕节开始筹划未来交通发展的思路。

  一抓规划。市交通局按照省交通厅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地委、行署的强力推动下,配合规划了国家“7918”毕节境内的高速公路规划网,配合省交通 厅完成了省内“3388”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和“678”网修编的编制工作。两级三次的规划,全市共规划国家规划高速公路376公里,省规划高速公路700 多公里,同时,市内规划高速公路6.6公里。

  二抓立项开工。规划的成立,并不能说明项目的上马,在促成规划成立的基础上,毕节人“进厅跑部,北上南下,东串西联”,开始了艰辛的申请立项漫 长道路,在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的全力支持下,毕节高速公路终于一个一个又一个的审批立项并进入规范的招投标过程。2010年5月5日,区内第一条高速 公路项目(杭瑞高速公路遵义—毕节段)正式下达开工令,随后,同年,省规高速公路毕节—威宁、黔西—织金也先后正式下达开工令,随之厦蓉高速公路清镇至织 金、织金至纳雍也分期下达开工令。

  三抓运作摸式的创新。项目批准成立,面临着的问题就是筹措资金,国家高速公路主要是国家出资本金,省高开司申请银行贷款,而省规高速公路则由省 交通厅和地方筹资本金再向银行申请贷款进行建设。一边是建设高速公路的迫切性,一边是地方财力的脆弱性,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运作摸式,组建了毕节高速公 路开发总公司(后改为交通投资集团),并在省交通运输厅的积极支持下,将两个省高项目按BT运作摸式进行操作,在运作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解决了融资的 问题,我们解决了管理的问题,我们还总结了一套运作资本的毕节模式。实践证明,这个摸式运作是成功的。

  四抓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关键,建设过程工作的推动,管理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各种矛盾的化解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何处理好这些问 题,确保项目运作过程中做到“零阻工、零上访、零纠纷”是摆在项目实施地区的比较复杂纷繁的任务,毕节市就此成立了县(区)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专门负责 高速公路建设的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认真配合各项目施工单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领导靠前,指挥前移,很好的协调了各项目建设过 程的各类矛盾,确保各实施项目顺利进行,确保了项目建设的进度。为实现毕节人高速公路梦想,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012年12月26日,市内有始以来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并正式运营,从此,毕节结束了区内无一寸高速公路的历史,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13年2月8日,省规高速公路黔西—织金高速公路进入试运行阶段;与此同时,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也基本贯通。

  三条高速公路的贯通,毕节人终于梦想成真:与此同时,市内的国省干线改造提等升级也大踏步前进,全面提升了公路运行的质量。

  四、 立体交通,毕节人放飞梦想

  在抓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干线公路改造升级的同时,毕节人并没有放弃综合交通的建设和发展,1998年,内(江)昆(明)铁路的建设,结束了区内无一县通铁路的历史。

  到2013年元月,市内开通了威宁、织金两县的火车客运专线,单一的车轮子运输载入了历史史册。截止2013年3月,市内已开工建设铁路里程 184(已通车231)公里,预计未来的5年,全市将开工建设铁路里程250公里以上,通车里程将达415公里,2011年,开工建设毕节飞雄机场,毕节 人用不到2年的时间,建成了4C级支线机场—飞雄机场。

  截止2013年3月,飞雄机场校飞环节已完成,预计3月底可进行试飞,如整个工作发展顺利,2013年6月底前,实现通航大有希望。同时,我们又在马不停蹄地推进威宁机场建设,织金、百里杜鹃、金沙通用机场也将同步推进。

  立体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毕节人一次次放飞梦想,向毕节交通的中国梦一步步迈进。

  五、 梦想无穷,追求无限

  我们的交通梦想,在逐渐变成现实。

  过去取得的成绩,说明了我们可以做前人不能做的事情,说明了边缘化并非不变的定律,说明了贫穷并非是毕节人永恒不变的标签。

  过去取得的成绩,为我们做好未来的工作,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坚定了信心,培养了一批能抓善管的干部队伍。

  过去取得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我们深知,毕节交通事业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的目标,应该着眼于未来,我们的目标,应立足于实现全市800多万各族人民的交通梦想。

  ——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20公里,市内与周边城市实现高速公路通达,毕节—贵阳两小时通道打通,实现市区到贵阳的快速通达。

  ——2020年,实现与成都、昆明、贵阳4小时经济圈和重庆5小时经济圈,边缘化问题基本解决。

  ——2014年,毕节至北京、上海、广洲、昆明等地空中航线全面开通。

  ——2020年,市内规划的铁路干钱全面建成,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铁路”,铁路客货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2020年,全市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实现提等升级,85%--95%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2020年,毕节区域性公路交通运输,铁路运输枢纽建成,大交通、大物流的格局初步形成,过去的边缘化变成了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代代毕节人的交通中国梦正在逐步实现。

  社 会在进步,人们的梦想也在升华,梦想是无止境的,而追求梦想也是无限的。

  梦想是美好的,实现梦想的过程是艰辛的,面对艰辛的任务,面对历史的重托,我们将转变观念,务实工作,创新思维,拓展视野,不遗余力努力实现人 民期盼的梦想,为实现800多万各族人民的中国梦,铺砂垫石,做好引领。我们坚信,毕节交通梦想成真的这一天即将到来。

  (原标题:毕节试验区系列报道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