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走一条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之路

25.10.2015  14:48


近年来,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村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豆制品加工、生态畜牧等产业,有效带动群众致富。目前,村里11户开办农家乐,户均年收入25万元;23户发展豆制品加工,户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78户从事种草养畜,户均增收0.3万元以上。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80元,是2000年的5.4倍。

大方县小屯乡滑石村则通过组织退耕农户培训转移就业、发展林下经济等方式寻找致富门路,大力发展林下产业。仅天麻一项种植面积就达467亩,亩均产值0.8万元,带动种植农户户均增收4.3万元。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0元,是退耕还林前的5.6倍。

近年,借助国家实施各类林业工程的大好时机,纳雍县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中央财政巩固项目、“三江源”生态林业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玛瑙红樱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全县玛瑙红樱桃种植面积已发展至6.7万亩,覆盖全县26个乡(镇、街道),带动辐射退耕农户18800户。进入初果期面积达2万亩,进入盛果期面积达1.2万亩,年产鲜果达425万公斤,年果农可实现增收6800万元。樱桃产业已然成为纳雍县低海拔乡镇富民强县支柱产业之一。

赫章县则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5个100”工程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路,坚持把“小核桃”当做“大产业”来打造,把核桃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党政齐抓共管大力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目前,赫章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63万亩(集中连片70万亩),挂果核桃25万亩,坚果产量3万吨,年产值达1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预计到2020年,挂果核桃80万亩以上,坚果产量8万吨,年产值达3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百万亩核桃基地全面建成后,全县森林覆盖率将提高30%以上,为长江、珠江上游打造良好的生态屏障。核桃产业已然成为赫章县富民强县支柱产业之一,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整县推进与扶贫到户相结合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核桃产业化扶贫路子。

自1988年试验区成立以来,毕节市依托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三江源”生态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的实施,逐步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结构,坚持产业兴林战略,把产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和致富林农的主要措施来抓。

2013年,毕节市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初步实现了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之路。

毕节市始终坚持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之中,把生态产业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推进森林资源培育、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林木种苗与花卉产、林产品加工等六大林业产业发展,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实现生态改善和民生改善。通过整合林业、扶贫、畜牧、移民等相关项目,采取引资开发、合股经营、部门扶持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和林下经济,开发绿色食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出了中国“核桃之乡”、“樱桃之乡”、“天麻之乡”、“竹荪之乡”等品牌。

  加强产业培育。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绿色增长和经济增收双赢。以地域地理气候条件为基础,大力发展核桃、刺梨、樱桃、苹果、石榴、油茶等特色经果林、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产业,逐步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区域性林业经济板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引导群众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粮等林下种植业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业,实行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立体开发,促进农户在较短时间内增收致富。

稳步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核桃、樱桃、石榴、刺梨、苹果、油茶等特色经果林集中连片面积达到了196万亩(核桃150万亩、苹果15万亩、刺梨2万亩、樱桃12万亩、石榴2万亩、油茶15万亩,其中以核桃最具盛名,2014年全市核桃产量5.6万吨),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有赫章县核桃、黔西县中坪镇的软籽石榴、纳雍县厍东关乡的玛瑙红樱桃、威宁苹果、大方方竹、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村的柑橘等等。

森林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建有森林公园13个,经营面积93.9万亩。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森林公园3个,县级森林公园4个; 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117.99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7个;全市建有湿地公园8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市级湿地公园5个。2014年,全市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000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达47.77亿元,带动公园周边发展农家乐等实现收入18.17亿元。

中药材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以银杏、杜仲、厚朴等为主的木本中药材和以天麻为主的林下仿野生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近10亿元。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公司+村委会+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灵活多样地发展天麻种植。2015年,公司与林农合作林下种植天麻面积达10000多亩,辐射12个乡镇20个村,带动农户1000多户,实现产值4000万元,林农人均增收3000多元。

林下经济发展起步良好。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不断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步伐。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林地面积90万亩,实现年产值14亿元,惠及林农16万户。2014年我市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首批20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之一。市财政已安排700万元林下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引导农民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茶等林下种植业;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业以及开展森林景观利用,使林下经济成为农民收人增加的新途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引导农民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地资源、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转变,走“不砍树也致富”的发展之路。

涉林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大力发展涉林经济组织,全市现有涉林经济组织411家,其中涉林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35家。林业产值逐年增加,2011年 41.61亿元,2012年78.21亿元,2013年91.62亿元、2014年122.55亿元。林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逐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2014年,毕节全市已发展经果林364.8万亩、林下经济种养殖90万亩,建设森林公园13个(国家级3个、省级3个、市级3个、县级4个)、湿地公园7个(国家级2个、市级5个),依托森林资源发展“农家乐”300余家。林业总产值突破了100亿元。

2015年年初以来,毕节市一是组织编制《贵州省毕节市林业板块经济发展规划(2015-2020)》、《贵州省毕节市特色经果林板块发展规划(2015-2018年)》,并通过市政府组织省、市专家评审。二是加大特色经果林基地建设力度。充分依托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果林产业建设,完成特色经果林50万亩。三是加大涉林项目扶持力度。组织编制赫章水塘林场绿化苗木、威宁县云贵乡油茶改良种植等28个项目上报省厅,积极争取省级林业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四是涉林企业逐步壮大。黔西县绿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金刺维”刺梨果汁饮料、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的“九龙腾”天麻获得“首批中国森林食品示范品牌”。五是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全市森林旅游累计接待游客649.1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16万元,同比增长29.75%。六是积极发展经营林下经济,争取市级财政安排300万元资金,扶持25家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有本地特色的涉林经济组织发展林下经济,对29家涉林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授予“第二批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七是加大林业电商发展力度。10月10日,全市首个林特产品平台电商“乌蒙林特珍宝”在淘宝网注册成功,为全市林特产品走出大山搭建了平台,开辟了新路。

在下步工作中,毕节市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进一步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加大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发展,实现以短养长,带领群众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粮、林草等林下种植业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业,充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种下一片林子,形成一片产业,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子来,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