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奏响参与毕节试验区开放发展强音

14.06.2014  18:11

               

金黔在线讯  民建的对口帮扶点黔西县化屋村,曾是一个典型的“交通靠走、通讯靠吼”信息闭塞的小渔村,山岭光秃,房屋矮陋。如今,这里有宽阔的化屋码头和花坡广场、舒适典雅的化屋度假酒店、改造一新的屋舍和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毕节试验区建立26年来,成思危、陈昌智、张榕明、马培华等民建中央领导在民建省委主要领导等陪同下,多次深入毕节考察调研。民建中央和民建贵州省委在毕节及黔西县先后实施帮扶重点项目200多个,直接捐赠物资资金4500多万元、协调带动资金投入3000多万元,招商引资、项目资金达400亿元,为毕节试验区及黔西县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创造了民建帮扶毕节黔西的成功经验。2013年末,黔西全县生产总值达122.87亿元,在1987年的基础上翻了11倍;贫困人口从13.96万人减少到2.26万人。

  2004年以来,民建中央、民建贵州省委等先后向化屋村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带动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修通了近30公里的从县城到化屋基的2级油路,建设了化屋村花坡场、舞台、码头、酒店等基础设施,对化屋村175户农户的茅草房、院坝和户间便道进行改造,并援建了“同心”小水窖人畜饮水工程和沼气池,还帮助村民发展生姜、辣椒种植等产业、建农家乐,建设“化屋民族风情园”等,使化屋村从“穷山沟”变成了“金窝窝”。当地老百姓说,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民建,给我们带来了小康……当地村民杨守金激动地说:“就只是靠办农家乐,我们这一年就赚了一万多元,要是没有民建中央和县里的帮扶,不要说开店,就连饭都吃不上”。

  “同心”实践催开“同心”花,“思源”行动群众人人夸。民建通过实施“同心·思源工程”,在黔西新仁乡群慕、群益、化屋等村大力发展经果林、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在素朴镇结合退耕还林、荒山治理工程,引进优良果树品种,在该镇古胜村种植核桃、板栗、金银花,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民建还打造了乌骡坝“同心新村”等一批“同心·思源”工程项目,援建16所“同心”希望小学,昔日的“荒坝子”变成了“桃花源”。

  经民建贵州省委的努力,民建中央中华思源扶贫基金会“芭莎公益慈善基金”首次将黔西县作为国内全县全部医疗机构配置救护车的试点,捐赠29辆医疗救护车,“思源工程救护”项目已经覆盖各个乡镇,使黔西成为我国率先达到平均3万人配置1辆救护车的县之一,为黔西群众搭起了“健康桥”。

  2011年以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民建中央、民建贵州省委促成民建会员企业与黔西县开展招商引资洽谈活动10余次,签约资金达70多亿元,促成同心产业园创立。目前已引进四川通威集团、上海子木实业有限公司、贵州毕节黔蒜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民建会员企业和香港森仕集团、重庆爱吉仪器公司、黔西县金大地肥业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在“同心产业园”落地、发展。随着“同心·产业园”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黔西县的就业,该县近1000农户实现了“农民”变“市民”的华丽转身。正在实施的黔西县最大的城市综合体——由民建会员企业开发、预计总投资67亿元的贵州“同心商贸城”,将有效地促进黔西县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是民建的一个重要品牌,2013年11月第十一届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毕节市成功举办。民建中央把非公论坛放在一个地级市举办还是第一次,论坛以“改革创新、打造非公经济升级版”为主题,把非公论坛与帮扶相结合更是第一次。此届论坛对西部地区非公经济发展进行广泛研讨交流,同时共签约项目24个,总金额达370.2亿元。其中民建会员企业投资15个项目,签约金额共计2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