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预警撤县设市“利益冲动”

03.06.2017  19:53

据北京商报报道,从县到市,一字之差的变化却牵动多方利益。时隔20年后,我国再次集中进行撤县设市,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日前,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撤县设市相关问题答记者问。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带来大中小城市发展失衡、城镇化布局形态不合理、人口城镇化滞后、大城市病凸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制约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我国需要通过撤县设市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减轻大城市压力。

据悉,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由30%上升为去年的57.35%,但县级市数量不升反降,持续减少了80余个。而在今年我国的政府报告中,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改市被明确提出,这项改革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上述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集聚人口较多的地方有序改设为县级市,一方面能够通过扩权调动地方积极性,在县域层面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发展活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方以城市标准引领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立足长远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走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业内表示,在推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如果一座县城,人口数量膨胀到一定程度,经济和各项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指标,甚至当这些数据已经超过市级以上地区发展值的时候,现有的县级行政体制就与城市规模不相适应,会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这不仅会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会让城市的各项管理、国家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陷入被动局面。

还有专家指出,一些经济强县经济总量超过了千亿元 ,已经相当于一个地级市,但却还是县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的体制已经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教授林拓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但县改市的速度却与客观进程不匹配。

因此,在专家看来,将这样的县城“撤县设市”,既是顺理成章,也是完善行政管理和适应“生产关系”发展的必须选择。

有统计显示,1994-1996年间,全国共有95个县改市和1个新设县级市。改为市之后,多地的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1998年,我国县级市数量达437个,其中近350个为县改市。

但同时,业界也有观点提出,很多县级城市热衷“撤县设市”过程中,往往夹杂着“不当县长当市长”的个人利益冲动,或一味盲目扩张建设“摊大饼”。对此,民政部此次也明确表示,要通过引入专家论证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等,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工作,防止一哄而上、盲目设市。

原标题:民政部预警撤县设市“利益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