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与历史抉择

27.08.2014  14:22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一系列官方纪念活动之外,国内出版界也推出了许多有关邓小平的图书,让我们走进这些书籍,来纪念这位世纪伟人。

   波澜壮阔的大命运

  伟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风向标。近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邓小平文集(1949-1974)》和撰写的《邓小平传(1904-1974)》出版。

  《邓小平文集(1949-1974)》为三卷本,共406篇文稿,80余万字,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关于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民族、统战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

  《邓小平传(1904-1974)》为两卷本,100余万字,全面记叙了邓小平同志从少年时代到“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复出工作七十年间的主要经历,反映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光辉业绩和重大贡献,展示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思想及思想发展脉络,体现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及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的《邓小平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年2月),展示了西方视野中的邓小平。上世纪50年代中期,作者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参赞,后来担任驻华大使。作者评价说:“西方外交官圈子里,人们把邓小平视为中国威望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领导人,没有人怀疑这一点。我们西方外交官亲眼看到了邓小平的成就,因为中国的巨大变化就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作者站在独特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看待并展示邓小平的一生,也带着读者重温了上世纪中国的跌宕历史。

   睿智英明的决断力

  邓小平在扭转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经受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和阻力。叶永烈的《邓小平改变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真实反映了从“文革”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一历史转折过程中的某些重大事件。作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靶子”,当时邓小平被软禁在北京宽街住宅中。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面对“左”的回潮,邓小平无法沉默,他第一个站出来批判“两个凡是”,成为扭转中国命运的关键。读后,能让人感受到他睿智、英明的决断力。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邓小平?邓小平给中国留下了哪些遗产?高屹的《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武汉出版社2013年8月),全面披露了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细节真相,他应对国内外数次政治风波的内幕,以及他的外交智慧和政要私交秘闻。

   多角度读懂邓小平

  邓小平被称作是打不倒、说不尽的“东方小个子”,具有“三次超越”的人格魅力。林建公、林庭芳、金钊的《读懂邓小平》(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描写了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的言和行、智和勇,以及他生活中的趣闻轶事。书中,作者把邓小平那种超越常规的、创造性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深受启发。

  部卓绮的《邓小平的语言艺术》(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1月),主要聚焦邓小平与社会各界人士交往过程中所展现的语言艺术魅力。他的交谈对象既有国际人士,还有亲朋故友,更有平民百姓。在与他们的交谈中,邓小平时而单刀直入、时而委婉含蓄、时而义正词严、时而幽默风趣……无论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场合,还是日常居家的小天地,无论是面对叱咤风云的人物、还是普通群众,邓小平总是能用他出众的口才,与对方融洽地交流沟通,他的语言艺术闪耀着思想的火花。

   平民政治家的魅力

  和普通人一样,邓小平也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的倔强个性。邓榕、邓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邓小平在“文革”中的政治历程、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思考,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诸如,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批判和保护,邓小平同林彪和“四人帮”的坚决斗争,邓小平对儿女的亲情和关怀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的气节、胸怀、胆识,以及与普通人一样的儿女情怀。在所附的照片中,更是看到了邓小平在生活、工作中最真实的常态。

  余贤群的《邓小平与包玉刚》(华文出版社2012年7月),通过描述邓小平与一代船王包玉刚的交往过程,体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港澳同胞肝胆相照的风雨历程。在中英为签订《联合声明》所进行的多次谈判中,包玉刚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和邓小平及撒切尔夫人都有很好的私交,包玉刚以一位民间人士的身份,为两国政府沟通意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书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展示了邓小平卓越的统战艺术和崇高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