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经济发展建言为小康社会建设鼓劲

19.01.2017  03:04

  1月17日下午,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医药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少数民族、宗教界别联组讨论会,委员们就传统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在移民搬迁扶贫中实施锦绣计划、挖掘苗侗民族医药、如何提高我省医疗服务能力、鼓励支持民族药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省领导宋璇涛、陈鸣明、陈海峰、班程农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宋璇涛指出,大家提出的问题,既讲了基层的实际情况,又有宏观层面的思考,希望有关部门对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

岑仕香

传统村落是非遗文化的根基

  “黔东南的传统村落与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使这里成为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文化价值最高、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最自然的农耕文明文化家园。”谈到贵州黔东南传统村落的保护,来自贵州民族大学的龙耀宏委员如是说。

  他认为,民族文化是多彩贵州的名片和宝贝,传统村落就是这个宝贝赖以生存的土壤。对黔东南而言,保护传统村落,价值和意义不言自明,没有传统村落的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失去保护的根基。他认为,要保护好黔东南的传统村落,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对黔东南传统村落保护的文化价值认识,保护利用不能急功近利。二是树立整体保护的理念。黔东南有2300多个村落,目前列为保护对象的不到8%,建议开展传统村落调查,设立等级保护制度,使有价值的村落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形成整体保护的格局。三是发挥专家的作用,成立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囊和全程参与作用。四是注重城乡互动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把更多的资金、技术、先进理念注入农村,又要把农村的自然山水保护好,住房要设计得美观实用,有历史传统。五是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对多渠道进行的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加强传统文化传统发展的规划,引导广大老百姓树立传统观念。

让锦绣计划普惠少数民族妇女

  少数民族地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是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重要内容。来自册亨县的政协委员岑仕香十分关注搬迁后少数民族妇女的就业致富问题。

  她介绍,在少数民族地区异地扶贫搬迁妇女中实施锦绣就业有很多优势,少数民族妇女,特别是布依族妇女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小就会刺绣,是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实施锦绣计划,能够让少数民族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创收。

  为此,岑仕香委员建议,要把少数民族异地扶贫搬迁妇女锦绣就业纳入迁入地产业扶贫规划,挖掘产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资源,努力打造各地少数民族手工品牌,使妇女特色手工产业成为特色轻工业、生态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新亮点、新支柱;要明确发展方向,打造产业链条。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以点带面,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能人+基地”等龙头引领发展模式,着力培养知识型、艺术型、技能型绣娘,扶持一批成长型中小“锦绣”企业,打造一批“绣娘”品牌;要加大投入力度,设立锦绣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异地搬迁少数民族妇女手工艺。

挖掘弘扬苗侗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是民族民间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贵州的苗药在全国异军突起,在全国民族药业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产值达300多亿元,成为了我国民族药的佼佼者。来自黔东南州的省政协委员唐斌对如何加快黔东南苗侗医药的发展提出建议。

  唐斌说,黔东南州素有“苗药三千、单方八百、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誉,苗族、侗族同胞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全州现有苗药2000余种,占全省的60%。但是,由于目前州内苗侗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滞后,在理论体系、传承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唐斌认为,一是加大对苗侗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和保护的支持力度,加强苗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推动更多苗侗民族医药诊疗技术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二是加大对苗侗民族医药理论、标准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苗药侗药等民族药材种植养殖、采集、储藏技术标准,构建苗药侗药产业全联通的优质产品标准体系。

  讨论中,童亦滨、路祖强、释心照、阿里木江·哈力克等委员还就加强健康贵州建设、推进民族地区供给侧改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关注留守儿童等内容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