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铺就幸福底色

13.02.2015  11:13

    在威宁自治县银龙村,“幸福小镇”建设让人倍感温暖。杨文斌 摄(贵景网 发)

    以发展惠民生、以民生促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直面民生关切,践行民生承诺,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贵州省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到精准扶贫,从教育优先发展,到扩大就业成绩斐然。2014年,贵州省改善民生再现新亮点。17万平方公里的贵州大地上,一件件民生实事,正铺就贵州的幸福底色。

     六个小康”打造美丽幸福家园

    用5年到8年时间,将贵州省广大农村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2013年11月,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

    2014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完成投资400多亿元。广大农村,迎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小康路延伸致富希望。2014年,贵州省累计完成1.4万公里通村路硬化、油化,县乡道改造项目完工1307.7公里。

    小康水润泽千万群众。2014年,贵州省解决300多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农村耕地114.7万亩。

    小康房带来安居乐业。2014年,贵州省为1.4万个村35.6万户改造农危房,为1688个村近3万户建成小康房。

    小康电照亮山乡村寨。2014年,小康电新建110千伏和35千伏线路2422公里,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9004公里。

    小康讯提升发展速度。2014年,贵州省新增1600个村寨通电话、2300个村通宽带。开设了108个农村快递服务网点。

    小康寨营造美丽家园。2014年,贵州省累计在5540个村完成“三改”及庭院硬化70.8万户,建成一批垃圾收集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项目。

    贵定县星溪村,依托“金海雪山”品牌延伸效应布局小康寨建设,形成了集万亩刺梨种植园等集精品水果、蔬菜种植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观光带,从2012年至今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创收2000余万元。在印江自治县,互联网的进村入户,更给种茶大户陈正勇拓宽了销售渠道。如今,只要将自己生产的茶叶挂在网上,坐在家里就能轻松为茶叶找“婆家”。

    在六项行动计划的推进中,一个个美丽乡村应运而生,而美丽的内涵,不仅仅是硬件的提升,更饱含一个个村庄谋发展,奔小康的强烈自信。

     全力攻坚精准扶贫写就新篇

    2014年,贵州“扶贫攻坚改革推进年”。

    这一年,贵州扶贫攻坚成绩显著。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70万人,新增11个县、159个乡镇减贫摘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17.2万人。

    精准扶贫,成为贯穿2014年贵州扶贫攻坚的关键词。

    机制改革,激发精准扶贫动力。2014年,贵州取消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GDP考核,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顺利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紧锣密鼓实施,有效激发扶贫开发内生活力。毕节的“十子工作机制”,黔东南州的贫困户“个案管理”,六盘水市提出驻村干部“服务订单”,铜仁市实行“五访五问”驻村工作法,玉屏自治县开发了“民情信息电子管理系统”。精准扶贫新方式,在黔中大地百花齐放。

    建档立卡,找准精准扶贫聚焦点。2014年,贵州省将建档立卡列为扶贫工作的“一号工程”。识别出贫困乡镇934个、贫困村9000个,贫困人口745万人,“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省市有信息平台”。玉屏自治县民情信息电子管理系统的一份份民情档案、民情地图,详细记录了每家每户房子多大、收入多少等30多项信息。“哪些人需要什么帮助,应该如何帮助,一目了然,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刚刚参加工作的驻村干部唐婧自信满满。

    驻村帮扶,凸显精准扶贫发力点。“六个到村到户”,掀起精准扶贫新热潮。2014年,贵州组建11590个驻村工作组,首次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两个全覆盖。一支支驻村工作组因地制宜,凝练出一个个驻村帮扶项目,在余庆县小腮镇迎春村,省科协驻村服务队带领群众,用5个月时间打通16公里长产业路,使林下养鸡规模从一年前的2000只迅速增长到5万只,产业路成为了村民的小康路。

    从输血到造血、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精准扶贫,让贵州大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敞。

     创新机制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7万人,返乡就业62万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548元和6671元,增长9.6%和13.1%,增速排全国第4位和第1位。2014年,贵州省扩大就业交出优秀成绩单。

    创新机制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在贵州,发展惠民正不断落到实处。2014年年初,省政府首次印发《2014年贵州省就业工作要点》,进一步构建了全社会促进就业的“大就业”工作机制。引导和扶持百万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农民工创业园……贵州省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备。

    在贵阳,为微型企业量身打造的“金保贷”、“互助贷”等金融产品开辟金融扶持绿色通道,赛恩斯电脑城、云关冷链冻品批发市场等建立微型企业创业板块,吸引退役军人、失业人员、下岗职工等创办微型企业。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成为扩大就业的主力军之一。随着“3个15万元”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14年,贵州省新增扶持微型企业20871户,注册资本27.85亿元,带动就业人员11.4万人。

    2014年,贵州通过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等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9月1日,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05%,高于上年同期1.02个百分点。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不断掀起热潮,截至2014年11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年末在外就业831.32万人,其中跨省外出务工604.14万人,同比增长3.51%,省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27.18万人,同比增长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