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水利各项改革 夯实同步小康水利基础

30.06.2014  09:38

     全面深化水利各项改革 夯实同步小康水利基础

——各地水利改革发展巡礼

苗寨来了幸福水。尹绩安 摄

大方落脚河水库库区。陈庆方 摄

毕节倒天河二期防洪工程治理。肖冰 摄

     编者按

    加快贵州水利改革发展步伐,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是省委、省政府殷切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没有水利的“小康”,2020年贵州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就难实现。

    为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化强省、城镇化带动等战略。然而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利的制约瓶颈凸现:园区缺水、城镇缺水,农村仍有约1千万人饮水不安全。

    审视贵州现在、将来的发展,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及“小康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从根本上解决贵州省工程性缺水问题。

    全省水利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今年以来,一场以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基层水利服务体制改革、水价改革、水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全面改革在黔贵大地迅速展开。

    经过半年的改革实践,不少地方已有收获:有在融资方面做得好的,水利建设资金瓶颈得到有效破解;有在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上有创新的,“建、管、养、用”的运行管理管理机制让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效益;有在水务一体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皮的,城乡涉水事务实现一体化管理……

    各地水利部门要再接再厉,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奋力拼搏,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的水利改革答卷。

     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贵阳市积极推动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倒逼改革,积极探索水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不断更新观念、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贵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7.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500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六分之一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小于国际人均缺水警戒线1760立方米/年,属资源性缺水地区。

    贵阳市开展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载体,探索保障水安全新途径。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建立水资源管理体制,2014年5月22日,按照《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贵阳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贵阳市水务管理局,标志着贵阳市迈向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崭新格局。

    各试点县也明确了水利改革的发展方向,息烽县撤销水利站,组建基层水务服务中心,由县水利局直属管理,负责辖区内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工作,并组建基层水务服务公司,管理集中式水厂、规模以上农村供水工程;开阳县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吸引社会资金与政府共同出资兴建水利工程。以合资、股份、共同拥有等形式明确产权归属,整合推进原有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狠抓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基层水利站机构已基本成立,全市有共计10个行政区、县,98个乡镇,已落实基层水利站共计72处,覆盖98个乡镇。其中乡镇基层水利站有57处,区域水利站7处,并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有8处,基层水利站编制总数377个,在岗人数为277人。防汛抗旱应急体系基本建立,水管员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

    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制定了《贵阳市关于优化〈强力推进贵阳市水源工程建设的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工作方案》,从项目立项、报批等八个方面对小型水库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进行优化,为强力推进我市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等

    建立水利多方投入增长机制。2011年--2013年全市预算及争取上级资金对水利事业的投入均超过“年平均比2010年高出1.5倍”的目标。严格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金中提取12%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建了贵阳市水利交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贵阳市水利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市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注资5000万元作为公司发展资本金,公司成立以来,共累计融资28959万元用于水利项目建设。开阳县也建立水利投融资平台,加强银政、银企合作,争取信贷等方面支持,公司向省农发行贷款8800万元用于骨干水源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