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水务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

27.08.2015  14:12

      今年以来,惠水县水务局抢抓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机遇,强势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争打造群众满意的“小康水”工程,助推全县村民 人饮 安全条件的改善。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按照县委、县政府“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决策部署,结合该县农村实际,制定了《惠水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到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实现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40%以上。2018-2020年逐步提升农村安全饮水规模和质量,实现组组通自来水,通水率100%。

        二、做好摸底调查,建立项目台账

该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小康水计划建设涉及全县十个镇(街道)以及建设、移民、国土、财政等部门,县水务局根据小康水建设相关要求,由镇(街道)水利站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水利设施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结合县财政、国土等部门建设规划,建立小康水项目台账,摸清欠账清单,为争取项目作准备,有序推进小康水建设。

      三、整合资金推进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土地出让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农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不同渠道资金,统筹用于小康水行动计划,形成合力,提高效益,确保工程有效推进。

      四、创新管护机制

      一直以来,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现象严重,群众用“大锅水、福利水”的思想还存在。由于无维修经费保障,许多水利工程损坏后得不到及时修复,影响了效益的发挥。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该县已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创新了“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通过明晰工程产权、形成新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分配制度、组建用水合作组织,解决以往管护主体不清、职责不明、维修经费无保障的问题。逐步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工程管理体制,制度健全、管护规范的工程运行机制,稳定可靠、使用高效的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树立水是商品的意识,改变由国家投资,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使水利工程得以良性运行,最终实现“以水养水”的目标。

                                                                                                      (供稿人:罗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