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千人“智囊团”敲开“致富门”

04.12.2015  20:32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4日电  2015年,为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在群众脱贫致富中的“参谋助手”作用,水城县大力推行“金点子”工程,在驻村干部队伍中广泛开展“我为群众致富献一策”活动,在精心筛选、深入核实、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相继推选出致富“金点子”,作为开启百姓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以赛促宣 培育“金点子”发酵土壤

    “一个点子一份力,万众齐心奔小康。”为提高驻村干部的积极性、搭建驻村干部思想碰撞平台,2015年7月,水城县“金点子”大赛全面拉开序幕。驻村干部在充分走访调研、积极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围绕一宣四帮、建强基层组织、推进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职责,纷纷献出“金点子”。

    “‘金点子’应当具有全局性、针对性,要可推广、可操作,其具体内容包含基本情况、实施背景、工作措施、预计成效、需各级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黄金龙在筛选“金点子”时说道。

    大赛共征集到“金点子”1600余条,为确保“金点子”真正助推同步小康进程,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研室等部门分别成立工作小组深入村组,积极对驻村干部提出的“金点子”进行走访核实,为“金点子”的全面推广奠定基础。经复核优选后,推选出15条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代表性的“金点子”,进行最后的总决赛。选手们以演讲的形式阐述了各自的“金点子”,大赛共决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5名。“扶贫金点子”大赛作为激发驻村干部启发思路的引子,为“金点子”培育了良好的生长土壤,营造了浓厚的驻村氛围。尽管“扶贫金点子”大赛已经结束,但全县驻村干部并没有停止对于“金点子”的思考,依然为所驻村绞尽脑汁创造发展的好思路、好点子。目前,全县驻村干部已为村民谋划“金点子”8965条。

     趁热打铁 确保“金点子”落地生根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停留在比赛层面,而是让金点子付诸实施,让每一名驻村干部提出的可行性金点子都能发挥作用,从而加速全县同步小康进程。”县委副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常务副队长杜薇在走访30个乡镇中对驻村干部均一一进行强调和鼓励,让驻村干部多为所驻村谋思路、促发展。

    为了将“小辣椒”做成“大产业”,金盆乡驻村干部李华壮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同时,亲自做起了推销员和货运员,每次从营盘村回城,他的小车后备箱和后排座椅总是塞满了辣椒,大多都是在他的宣传后朋友或同事跟他预定的。他总是不辞辛劳的将辣椒带进城,将收益扩散到更多的村民家中。

    作为养蜂专家,樊莹在蟠龙镇发贡村大展拳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不断壮大着她的蜜蜂种群,不断将幸福的甜蜜送到老乡的口碑里……

    他们只是广大驻村干部的一个缩影,现正值“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关键期,驻村干部都使出浑身解数,为所驻村出点子谋发展。为了给予全县扶贫“金点子”的落地生根提供组织和人力保障,水城县200个村(居)全面推进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实行村干部8小时坐班,24小时值班制度,并为每一个村(居)招录一名年轻的具有本科以上文凭的事业编制文书,进一步夯实村级干部力量,同驻村工作组一并为“金点子”的实施投工投劳,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

     点石成金 催化“金点子”开花结果

    通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金点子”在驻村干部辛勤汗水的浇灌下,点石成金,实现了华丽的“”变。不仅帮助村民找到了致富点,也逐步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保华镇双营村驻村干部包广卓打造的“互联网+农业”销售平台,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的全力帮助下,现已在全县推广开来,目前已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在双水城区建立了电子商务体验馆、在30个乡镇和一些条件具备的村组建立了82家乡村网点,并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浙江、安徽、遵义等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地“取经”。如今,水城县电子商务平台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开辟了村民致富新渠道。

    “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将鸡蛋卖到城里,蛋还没‘下’出来,就不是自己的,已经被人先买了,真的太稀奇了!”保华镇双营村的老百姓正体验着互联网销售平台带来的神奇变化。

    除此之外,陡箐镇“借鸡生蛋”利用帮扶单位的政策和项目,建立农资合营连锁店、玉舍镇海坪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等“金点子”在实施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蟠龙镇发贡村驻村干部樊莹带领村民发展蜜蜂活框养殖得到中央新闻联播的报道。

    一个好点子,就是一把开启致富门的“金钥匙”,也是检验驻村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通过“金点子”的实施,水城县1594名驻村干部,共协调解决资金9150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6154个、协调项目402个,办好事实事1.53万件,化解矛盾纠纷10213起,全县88个“空壳村”全部顺利摘帽,村级集体积累由年初的2200万元增加到3066.52万元,实现了1.5万贫困户、5万人脱贫。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让广大农村真正得到发展。(唐林伟 何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