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区四大载体助推青少年与“德”同行

28.07.2014  18:36

    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汇川区加大对青少年的关爱和帮助力度,以四大载体为平台,积极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道德讲堂”走进学校培育美丽心灵。 汇川区为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推动青少年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积极开展“道德讲堂”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寨活动,按照“六个一”流程(即“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作一番点评,送一份吉祥”),重点为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能量。目前,组建总堂1个,分堂122个,道德主持、组织及宣讲员队伍260支共600人。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身边人讲自己事”,弘扬“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价值导向和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浓厚氛围。如泗渡镇道德讲堂宣讲员陈华强为泗渡镇小学700多名小学生讲述了《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卧冰求鲤》及《襄九龄 能温席》等故事,使同学们在有意识中咀嚼到父母教育自己的良苦用心,认识到要“在家做个好儿女,在校当个好学生,在外当个好公民”的道理。

    “四点半”学校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汇川区“四点半”学校以关爱孩子为重点,为家长上班而放学没有照顾的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心里慰藉和丰富业余生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同时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积极开设“爱心书屋”,让留守在家的孩子走进图书室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陶冶情操;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开通“亲情驿站”,孩子们通过网络视频与在外务工的父母实现音频、视频对话,促进家庭和睦,让孩子感受亲情温暖;设置“课外阅读”,孩子们在阅读中开拓视野、积累知识,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充满快乐、爱的成长环境,促进心理健康。如大连路街道坪山社区组织大坪小学与遵义医学院志愿者写作开展的“周末课堂”,在每周六、周日为社区农民供子女送去了关怀和知识。泗渡镇关工委依托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设置了留守儿童视频和亲情电话通话室。多年保持“青少年零犯罪社区”光荣称号的洗马办汇川社区关工委建立了“青少年心理教育咨询岗”,专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知识教育。

    志愿服务活动伴青少年与爱同行。 汇川区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有”新人,由区文明办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从城区中小学校中选调部分优秀学生组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伍,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农民工子女等特殊人群开展吹拉弹唱、经典诵读,参与法律咨询、民情调查、文明劝导、健康咨询、卫生清洁,消防宣传,帮助做饭、整理家务、联系亲人等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展现了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在学校、社区和农村,充分利用社区市民中心、农村文化站和板报橱窗等,加大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力度,广泛普及“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使志愿服务逐步成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文明六在”活动促学生素质大提升。 汇川区以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文明六在”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全区青少年学生文明素质的提升。如航天小学围绕“文明在我心中”,开展“文明传递卡”活动,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养成文明做人习惯;围绕“文明在我笔下”,开展“校园征集”活动,通过学生身体力行,提升自身文明素质;围绕“文明在我身上”,开展“啄木鸟纠错行动”,促使学生文明习惯从自身做起;围绕“文明在我口中”,开展“文明之星评选”系列行动,增强学生们创先争优意识;围绕“文明在我手中”,开展“红领巾废品回收站”活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道德情操;围绕“文明在我脚下”,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遵守交通规则意识。(韩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