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江口县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素描

16.06.2017  13:34

残疾人创办的蔬菜基地


  残疾人创办的苗圃基地

残疾人创办的养鸡场

  黔馨家园里的残疾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江口县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素描

 

      武陵山脉主峰的梵净山以它的秀美风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作为贵州第一山,梵净山森林覆盖率为95%,这里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江口县就在梵净山脚下,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在大自然的庇护下,辛勤劳作,积极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发源于梵净山的太平河、闵孝河、桃映河、车坝河等几十条大小河流贯通江口县,于县城处汇成锦江,形成长江上游沅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江口县总面积不到两千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5万,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受地理、历史发展和保护资源的限制,相对全国的发展水平,整个江口县的经济还是显得滞后,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这里的人民正在提速赶超,力争尽快实现全面小康。

      贫困残疾人脱贫是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江口县有疑似残疾人1.9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2%),持证残疾人8064人,很多残疾人的生活还亟待改善。近年来,江口县残疾人扶贫工作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就业实现同步小康”工作思路,以“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为抓手,做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符合该县贫困山区残疾人扶贫工作“1234”工作模式,为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了实践范例。江口县残联围绕山水做文章,残疾人受益情况如何?我们走进了梵净山脚下的江口,与那里的残疾人朋友零距离接触,力求全面和真实地反映他们的情况。

“跑山鸡”变“金凤凰”

      沿着车坝河一路上行,我来到官和乡新田村,这里河水清澈,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村民的房前屋后满是散养的鸡,几乎家家都有,村民的房子都是旧木房,看得出村民还没有脱离贫困,寨子的最高处是残疾人罗启明的家,行动不便的老人与儿子媳妇住在一起,儿子有冠心病,不能做农活,孙女因车祸去世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残疾人贫困家庭,而且几乎没有创业能力。从2015年开始,这个家庭看到了希望,县残联购买了500只鸡苗送到他家,罗启明的儿子将这些土鸡放养在屋后的山上,基本不用照料,年底时,这些散养,不喂饲料的土鸡被抢购一空,一只鸡60元批发出去,去年,罗启明家养鸡的收入有三万元。今年,罗启明的儿子扩大养殖规模,自己去老缪那里进了1500只鸡苗,在他家屋后的山上,我看到了更多的散养土鸡,我跟老罗的儿子算账,我说你家养的这些土鸡出了鸡苗钱,基本没有其它费用,照去年的价格,你家今年养鸡的收入可以达到9万元,扣除购买鸡苗的1.5万元,利润有7.5万,老罗的儿媳插话:我还有鸡蛋钱呢,土鸡蛋一个批发价格是1.5元。我问一年产多少蛋,说反正一天要在林子里捡不少,言语间,他们夫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下到坡脚,我们来到了村民缪爱国家,他家对面的山上搭着几个小木棚,我问哪是什么,老缪说那是给鸡搭的房子,原来缪爱国养的鸡都在对面的山上,为防止黄鼠狼、野猫等动物,老缪搭这些木棚让鸡有个安生之处,山脚下是嘎嘎叫的野鸭子和鹅,真是鸭鹅成群啊。在屋子的后院,我看到了育苗室、配药室,围墙上全村养殖情况一目了然。老缪早年学过兽医,残疾的母亲和妻子常年卧床,缪爱国靠做农活和放养些鸡鸭维持生活,一天在给母亲和妻子送饭时,老缪摔下了木屋,腿摔断了,家里唯一的劳力也成了残疾,这个家也陷入了困境。缪爱国学过兽医,而且他放养的鸡鸭口碑不错,为什么不利用这个专长创业呢?如果他创业成功还可以带动周边没有创业能力的残疾人,新田村植被好,水质优良,山上适合放养土鸡,溪水边还可以养鸭鹅,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劳力,关键是市场销路好,与老缪一合计,县残联扶持资金,缪爱国的创业开始了,兴旺家禽养殖场第一年就获得了成功。县残联从缪爱国身上看到了其他残疾人创业的希望,他们请老缪负责育苗,残联将鸡苗免费发给周边有意愿的残疾人家庭,育苗费用由残联承担,很快,新田村56户残疾人家庭都放养了土鸡,老缪成了大忙人,残疾人带动健全人创业,周边的农户也从他这里进鸡苗去放养,一上午,老缪的电话没断过,都是询问养鸡的各种技术问题。今年4月,缪爱国牵头,采取残疾人“技术入股、工资入股、土地入股、资金入股以及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四股促三变”的发展模式,江口县非凡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将带动水塘坡、大屋基、核桃坪、杨柳塘、新寨、刘家坡、保田组等周边150余户残疾人发展林下养鸡,发动劳动力较弱的残疾人40户种植蔬菜等生态饲料安排,可以解决200多残疾人创业就业。

      在民和镇坪槐村,我见到了甘开权和他满山遍野的跑山鸡,57岁的老甘多重残疾,曾担任10多年的村支书。2015年他带头组建江口县农牧发展专业合作社,租用本村林地1500余亩,山塘一口,自筹加上贷款,投入资金136万元,办起了“跑山鸡”养鸡场,集中安置就业残疾人5人,月平均工资2000元。2015年出栏“跑山鸡”11000羽,实现产值55万元;2016年出栏“跑山鸡”20000羽,实现产值100万元。今年5月,前来江口考察的苏州市残联来到了老甘的养殖场,当场与老甘达成了土鸡供销意向,老甘这个经常出现在贵阳团坡桥的“鸡贩子”,即将带着他的跑山鸡去往大城市喽。由于养殖量大,甘开权的养殖场里,我看到了很多寸草不生的区域,老甘如今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选择,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稻田里的宝贝

      沿着平寨大峡谷,我来到了位于谷底的绿源水产公司,公司利用天然优质的地下水养殖中华鲟,“美人鱼老板”杨秀萍正在指挥员工搬运种鱼,这些种鱼都是宝贝,一条值十几万。  江口绿源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江口县闵孝镇平寨村,成立于2012年11月,实际投入500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120亩(其中,冷水鱼养殖60亩、泥鳅养殖60亩),正在申报12项专利,公司有冷水鱼(泥鳅)养殖基地7处,养殖水面1200余亩,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冷水养殖企业,2016年实现产值1500万元。近几年,绿源水产公司集中安排或辐射带动残疾人206人就业或创业,在实现残疾人“整村脱贫”的基础上,带动了全县和临近的石阡县、印江县的部分残疾人脱贫致富,是贵州省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示范基地。集中安置贫困残疾人就业15人(占公司员工人数的50%),就业残疾人最低工资2000元/月、最高工资5000元/月,月平均工资4000元。

      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杨秀萍去年开始钻研稻田泥鳅养殖,通过不断试验,去年养殖成功,这是在插秧时放泥鳅苗,割稻子时泥鳅上市,今年杨老板开始在村民中推广泥鳅养殖,一亩稻田可以收获3500斤泥鳅,有2万元的收入。县残联盯上了杨老板,让杨秀萍先扶持残疾人,并在全县困难残疾人家庭试点,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组建“江口梵源水产发展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参与泥鳅养殖36户(其中,残疾人家庭12户),泥鳅养殖水面52亩。建立“五统一、一确保”(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确保每亩10000元利润)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贫困户176户(其中,残疾人78户)养殖泥鳅水面910亩(其中,残疾人养殖水面230亩)。建立“四股三变”(工资入股、技术入股、现金入股、土地入股,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模式,促进残疾人“搭车创业”,2016年参与入股残疾人23人,人均分红23000。

      在绿源公司,我见到了艾兴云的妻子,她是来学习泥鳅养殖技术的,艾兴云家在与岑巩县交界的艾坪村,这里植被良好,村子被金丝楠木林包围着,很多村民都在稻田里忙着,他们正在稻田里投放泥鳅苗。艾兴云是血小板缺少症患者,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因病返贫。

      走近艾兴云家,三层的砖楼,屋里收拾得很整洁。没生病前,老艾跑运输、加工铝合金门窗,妻子操持家务,闲暇时还加工窗帘,两个孩子在县里读书,生活蒸蒸日上,一场车祸毁掉了这个家庭的幸福,老艾的小货车翻下了村口的河里,老艾虽然生体无恙,但却查出来血小板缺少这个病,身体无力,运输跑不了,农活也做不动。去年,县残联让艾兴云拿出一小块稻田搞生态养殖,养鲤鱼、养稻田泥鳅、甚至还养了几十个团鱼,如果一切正常,艾兴云一家会有十多万的收入。老艾坚持用酒糟生态喂养,眼看要收获了,心急的老艾为了给鱼消毒,在池子里抛洒了太多的石灰粉,鲤鱼、泥鳅都翻了白眼,两口子欲哭无泪,一年的辛苦白费。,贱卖掉死鱼和泥鳅,清洗完池子,老艾重新投放了不少鱼苗,老艾没有失掉信心,这里是艾兴云的希望所在,是他一家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今年他们会有好收成的,我坚信,苍天不会辜负自强不息,勤劳耕作的艾兴云一家!

“老黄牛”的生态致富路

        贵州广丰牧业有限公司建在怒溪镇龙眉村的山头上,这公司不大,饲养着三百多头肉牛,有员工21人,牛圈里,吃着玉米杆的肉牛长得很壮。这家公司做的是生态喂养,不用一粒饲料,除了公司集中饲养,他们还请村民代养,公司负责回收,饲草喂养带动周边村民种植饲草六百多亩,村民的玉米杆几乎都被公司收购了,当然石总的肉牛市场也不错。员工宿舍里,工人们正在吃早饭,我见到了公司安置的7名残疾人,他们在这里从事饲养员、保洁员的轻体力活,吃住公司包,每月有1800元的收入。公司法人石建生于2015年投资1300万元在家乡组建贵州广丰牧业有限公司,以生态牛养殖销售为主,从事产业扶贫事业,种植牧草1300多亩,饲养生态牛326头。采用“公司+贫困户(残疾人)”模式,将6月龄犊牛发放给农户代养,饲养12月个后,统一评估出售,增值部分按4:6比例与农户分成,目前公司已与8户农民签定了代养协议,发放了牛犊21头,动员周边贫困户(残疾人)种植600亩优质牧草,公司按0.26元/斤的价格收购,安置集中就业人员21人(其中,残疾员工7人),通过租赁流转农户闲置土地1300多亩,助农增收40余万元,公司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免费服务周边农户,为贫困户(残疾人)发展畜牧业提供技术支持。石建生的扶残助残方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残疾人能做的事情做起,被周边群众称为“扶残助残老黄牛”。离开牧业公司,我回头看着满山的青草,人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发展经济和保护自然是可以共生共荣的。

靠山富了的残疾人

      年近50的艾志成是江口县民和镇何坝村老屯组人,下肢三级残疾,十多岁时便与家人分家单过,村头一个破败的小木屋就是艾志成的家,靠亲戚朋友接济度日,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镇里安排他在村里做护林员,有一份微薄的收入,多年来艾志成就在小木屋里一个人生活。在县残联的帮助下,从2009年开始老艾培育杉木、柏木、红豆杉、楠木等树苗,建立苗圃基地,由于老艾长期护林,有植树和育苗的经验,很快,他的树苗不仅在当地很受欢迎,还销往省外。8年时间里,艾志成带领村民植树造林5000亩,安排12名残疾人在苗圃基地就业。现在,艾志成在小木屋旁边修了大砖房,买了车,娶了老婆成了家,山林让老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鱼良溪村位于贵州省梵净山脚下的鱼良溪峡谷,这里四季常青,景色秀美,门前的闵孝河清澈见底,生活在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村民享受着大自然给与的馈赠。

      爬上位于村子山顶的团董坡顶时,人似乎要窒息了,看到地上的一堆西瓜,顾不得失态,拍开一个送到嘴里。“那是喂猪的”,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大哥阻止了我们,他就是贵州省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的村支书,全国劳模杨再练。

      今年58岁的杨再练跑过运输、开过饭馆、办过预制板厂,作为村里的能人,他2004年当选村支书,这一干就是十二年。一上任,杨再练就和村支两委一班人带领村民向贫困宣战,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阳光、雨水充沛,种养殖成了鱼良溪主攻的方向,到2007年,整个鱼良溪村民都实现了增收,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种植西瓜、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养土猪、冷水鱼,产销两旺,村民们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由于历史原因,4000多名村民中有116名持证残疾人,这些残疾人自己没有能力创业,帮别人打工又没人要,他们成了鱼良溪奔小康的大难题,怎么办?杨再练和村支两委成员一合计,决定采取村支两委成员帮扶的方式,2010年开始,每人帮扶2至3位残疾人,一个月给一个残疾人四百元生活补助,尽管村支两委和党员尽其所能,但到2015年为止,村里重度残疾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村支两委决定把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作为全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优先考虑和服务,在省、市、县残联的帮助下,黔馨家园这一残疾人集中就业和托养的新探索呈现在我们面前。

      去年,村里筹资在团董坡修建了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和黔馨家园,将全村失去劳动能力和聋哑、肢残的22个村民接到了这里,采取集中食宿、集中托养、集中培训、集中劳动的方式彻底解决重度残疾人脱贫的问题。22个残疾人中有18个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养猪劳动强度不大,就这样,生态猪养殖开始了,杨再练选择了本地的萝卜猪,这种猪肉质鲜美,销路好,黔馨家园里管理人员负责饲料来源,自然裂开、有破损的西瓜成了养猪的好饲料。熟食喂养是肉质的关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这里扫扫地,煮煮猪食,喂喂猪,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则由管理人员照料,虽然这里还没有产生效益,但托养免费的残疾人都有一份工资,岗位不同收入不同,扫地的也有四百元的收入作零花。

      这些残疾人吃住在这里,就像一个家,大家各司其责,饭厅里很多残疾朋友在看奥运举重比赛,边看边比划着举重动作,他们这种开心是发自内心的,虽然他们不能用言语表达。老杨比划着叫大家去把猪赶出猪圈,我跟着,原来他们是为了让萝卜猪长得更好,将圈里的猪赶出来做锻炼,练习高台跳水,猪动起来了,进入水池又消了毒,这样养出来的萝卜猪一定会大受欢迎,果不其然,今年萝卜猪被北京客人抢购一空。

      来到村委会,办公室很简陋,但楼前的展板吸引了我们,展板上全村残疾人的情况一目了然,老杨如数家珍般说出每一个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怎么帮扶,怎么脱贫,老杨都有小算盘,杨再练心中的走共同富裕路,残疾人一起奔小康的思路非常清晰。

      到今年为止,鱼良溪村有残疾人就业基地2个、残疾人领办的专业合作社5个、残疾人自主创业户17户、实现残疾人就业87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为100%。,全村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人均收入为6300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

      杨再练在创业的路上走得非常艰辛,跑运输遭遇交通意外,预制板厂被洪水冲走了大部分设备,可是老杨没有屈服,稍做收拾,预制板厂又能运行了。收入不高的他,要供养残疾人,村民家的大小事他都要到场,开支不小,可是他却把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一万元的奖金全部分给了村支两委成员和前任支书、主任,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六千元奖金全部投进残疾人创业。

      今年4月21日,在省、市、县的帮助下,鱼良溪村的农家乐开业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农家乐收入6万元,村集体经济有了新的支柱。

      年近60的老杨干劲十足,这里的山水养育了他,他和他的班子成员还在为全村百姓尽快小康、残疾人朋友共享发展的成果实干着,他们的脚步坚实有力。

      送别我们时,老杨走在我的前面,大步迈开的他裤腿飘了起来,我看到了老杨那双鞋帮与鞋底已经分开的皮鞋,破烂的皮鞋虽然碍脚,但老杨依然大步朝前。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这位共产党员?是什么让他甘于奉献、不思索取呢?

生态蔬菜富了残疾人

      山下的兴乔果蔬专业合作社里一派繁忙,冷藏车间里的糟辣椒飘出阵阵香味,工人们正忙着为全县中小学的师生们提供生态安全的蔬菜,这个年产值1500万的合作社不仅造福了残疾人,也造福了周边的村民,由残疾人向标领办的江口县兴乔果蔬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52人,有员工35人(其中残疾人15人),建有示范基地1076亩,解决残疾人长期就业15人,解决残疾人季节性就业220余人,订单农户果蔬亩产利润达到2700元以上。2014年被省残联评为省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残疾人”方式从事“产业助残”行动,稳定发展蔬菜种植。2016年,采取“订单”方式带动全县265户残疾人种植蔬菜6000余亩。合作社针对有的残疾人“输打赢要”的思想,协助各乡镇残联开展了针对残疾人的“五项教育”(教育残疾人群众信赖党和政府、尊重法律法规、服从市场规则、诚信于金融支持、忠实于合同约定)行动,残疾人的发展意识、法治意识、市场意识明显增强。针对残疾人群众“输不起”的现状,同残疾人种植户建立了“五统一、一确保”利益联结机制(统一供苗、统一施肥料、统一防病、统一服务、统一回收,确保种植户亩产利润),流转耕地510亩作为蔬菜种植示范及培训基地,确定“保底价”与残疾人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确保每亩一季蔬菜利润达到2700元以上。合作社为提高残疾人种植户种植水平,对残疾人种植户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残疾人种植户进行参观和培训。近年来,组织集中培训6次,外出参观学习3次,参加培训残疾人种植户280人次。利用成为全县中小学“营养餐”蔬菜配送单位和具有较好的蔬菜销售渠道等有利因素,同残疾人种植户签订长期的蔬菜种植协议,根据土质和残疾人的个体能力种植与之相适应的蔬菜品种和规模,有效规避了残疾人种植户的盲目性。

      近年来,江口县残联在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做足山水文章,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立足实践百姓富,生态美,他们的有益探索正在发酵,残疾人的生活也在逐步改善,完全可以期待残疾人朋友们能过上幸福安康的好生活。

      高高的梵净山、悠悠的闵孝河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些动人的故事…,我祈祷,愿这里的山长青,水长绿,人民生活更好!(写于2017年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