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改扩建11座污水处理厂 建成后能日处理污水96万吨

22.12.2014  11:07

    记者从贵阳市生态文明委获悉,以“创模”为契机,贵阳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将达到11座。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可达96万吨。

    据悉,目前贵阳市辖区正在改造的污水处理厂有花溪污水处理厂(一期)、小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二桥污水处理厂(一期)、新庄污水处理厂(一期)、白云污水处理厂、金阳污水处理厂等7座;正在新建新增的污水处理厂有新庄污水处理厂(二期)、青山污水处理厂、麻堤河污水处理厂、花溪污水处理厂(二期)等4座。

    这11座污水处理厂全部改造、建成后,它们的日处理能力将达到96万吨。 (本报记者 杨林国)

    ■生活观察

    一滴水的旅程

    在SBR反应池中,培育好的微生物开始净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核心提示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污水又是如何处理的?近日,记者到我省最大的自来水供应方——西郊水厂进行了了解。

    湖水变清水

    要“过五关

    在红枫湖边,有一条不引人注意的钢制管道,一滴滴湖水涌入其中。这是它们旅程的开始,历经约3小时,奔波24.5公里后,来到位于贵阳后坝的西郊水厂。

    水厂的分配井成了水滴的第二站。注入混凝剂后,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相互吸附,形成看似“小棉花”的絮状物。随后,水进入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平流层池,“小棉花”在这里会被吸力机直接吸走。

    接着,减轻负重的水滴们来到V形滤池。更细小的杂质与颗粒物会被滤层滤掉。残余的有害物质与细菌,在这里也难逃被氯气清除的命运。最后,水滴进入密闭清水池,流向千家万户。

    污水变河水

    要“斩六将

    使用过的自来水经下水管到达截污沟后,这些污水会被抽出送到污水处理厂。期间,间距为10厘米的粗格栅首先会将木头、塑料袋一类的大型垃圾隔离出来。接着,间距20毫米的细格栅,会将可见垃圾基本全部清除。

    在沉砂池,水流在设备的控制下高速旋转,更细小的沙粒被离心力抽离,自然沉底。

    接着,污水进入了整个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在SBR反应池中,培育好的微生物开始净化有害物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像极鱼缸里饲养的勤劳“清道夫”。之后,这些水进入沉淀池。杂质、污泥经重力沉降排出,送往垃圾填埋场。

    最后,水滴通过储水管道,进入消毒工序。然后送入南明河。 刘流 肖达钰莎 欧鲁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