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干不成的事 没有脱不了的贫

04.01.2016  15:05

道真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35万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秉承仡佬族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开拓精神,敢拼敢闯、善做善成,努力探索摆脱贫困之路,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写下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

一位村民组长和一个农业园区

  2015年12月21日,站在道真自治县隆兴镇浣溪村关门山的山顶上,放眼望去,苍山滴翠,5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尽收眼底。这是“百草谷”农业旅游示范园区。

  村民严召红正在管护药苗:“企业租用农户的土地种植中药材,我们在园区打工一年能赚6000元左右,再加上土地租金,一年最少有1万元收入。

  浣溪村总支书记张毅介绍,“百草谷”农业旅游示范园区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品远销重庆、成都等市场,2015年可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600余户2400余人增收致富。

  “‘百草谷’主要涉及关门山、汪家寨两个村民组,能有今天的规模,组长汪昌义功不可没。”张毅说。

  办基地,建园区,土地是关键。但在山区农村,大多农民有着深厚的“恋田情结”,把土地当作生存的命根子,不愿对土地进行流转。

  “当时,听说要把土地‘卖’给老板,大家都不理解,说实话我也不理解。不过看到大面积土地撂荒又很心痛,还不如流转给别人发展产业,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去基地打工挣钱,兴许是条出路。”汪昌义说。

  汪昌义率先把自家土地全部流转,除召开群众会外,还挨家挨户宣传解释,一个一个电话通知。“最多的一户去了20多次,最多的一个人打了40个电话。”汪昌义说。

  2013年,道真在浣溪村规划建设集品种培育、科研生产、技术培训、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百草谷”农业旅游示范区。目前,已引进鑫程药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玄参、党参、白芷、半夏、牛膝、当归等四十余种中药材。

  “到现在,园区初具规模,看到大家挣到了钱,心里很高兴。”汪昌义自豪地说。

一群"女汉子"和一片小水窖

  道真自治县河口乡石桥村何家沟村民组,周忠琼来到院坝洗菜、淘米,准备做饭。

  拧开自来水龙头,清冽的山泉水“哗哗哗”地流进盆里,把大米冲洗得更加雪白发亮。然而就在一年前,吃水难还是笼罩在周忠琼和其他乡亲们心中的一团阴影。

  “现在天再干旱,都不怕没水。洗菜、洗衣服、洗澡都够用,党委政府可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儿。”周忠琼一边捞起淘洗好的白菜,一边高兴地说。

  提起吃水难的日子,周忠琼直皱眉头:“以前,天上下雨满坡都是水,雨停三天就要到处找水。

  “河口乡石桥村石漠化特别严重,是全县最缺水的地方,全村21个村民组2741人,有9个村民组1000余人饮水特别困难。”该村总支书记代立介绍,如今何家沟18户群众饮水问题得到保障,一方面得益于党委政府的帮助,另一方面还得感谢这里有一支不让须眉的“娘子军”。

  “2014年修水窖,我们组全是女人参加。”村民组长张琴和几个妇女走了进来,话语中带着无限的自豪。

  “不过说实话,我们最佩服的还是代书记,她一个女孩子为解决大家喝水问题,吃了不少苦。”张琴回忆,2013年旱灾,整个石桥村都靠政府送水维持生活。由于青壮年劳力全部外出打工,代立带领村里的妇女组建了“抗旱救灾娘子军”,一边组织送水,一边寻找水源。

  “那段时间,代书记每天早晨6点就来到我们这里,和大家一起出发找水。”“山上根本没有路,全是半人高的刺丛,看到她双腿上被刺挂得横七竖八全是伤,我们都心痛。”“大家都叫她‘女汉子’。”大家就跟和好姐妹开玩笑一样,你一言,我一语。

  代立说:“从抗旱到修水窖,何家沟这一群女汉子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她介绍,由于村里石头多,要想找到合适的地方建小水窖难度很大,修小水窖全靠爆破,最多的一个池子爆了50多炮。

  “最困难的是材料运不进来,全靠肩挑背驮。”张琴说:“都是妇女在家,我们就互相换着干,砌墙、垒砖、安埋水管,哪样都干,18户人家都修起了小水窖。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行不行,要看领头人。”代立带领群众修建小水窖,不光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同时更体现了石桥村群众自强不息和互相帮助的攻坚克难精神,也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所夜校和一种新观念

  “大家让一让,今天来的人有点多,挤着坐一下,我们的课马上就要开始了。”喇叭里传来村主任许世敏维持课堂秩序的声音。

  道真自治县平模镇顺河村农民夜校教室里热闹非凡,听说“农民夜校”又要开课了,村民们早早赶了过来。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参加封建迷信活动、参与酗酒赌博,这些不良风气,我们要坚决抵制……

  培训课上,县委党校教师为村民上了一堂抵制歪风邪气、树立文明新风的知识培训课。2小时的课,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精彩处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笑声。一间能容纳80多人的教室,里里外外挤了130多人,不少村民甚至倚在窗户上、站在阳台上听,直到散学时仍然不肯离去。

  在全县所有自然村开办“农民夜校”,成为道真自治县一道亮丽的风景,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人们的观念,也在每次夜校课堂的洗礼中慢慢转变。阳溪镇龙台村141名低保群众主动退保,靠勤劳发家致富,此举令人振奋,同时也让人看到了道真减贫摘帽、同步小康的希望。

  县委书记刘东明说:“群众贫困客观上受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等因素影响,但根本上还是群众没有脱贫致富的意识、改变自身命运的冲动,‘等靠要’思想严重。

  道真自治县大办“农民夜校”,加大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变“输血”为“造血”,变授“”为授“”,引导群众树立“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志气,在全县形成了“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发展共识。

  目前,“农民夜校”已遍及该县14个乡镇80多个村共94所。截至目前,“农民夜校”已开展集中培训140余期,培训农民1.5万余人次。

  逐渐销声匿迹淡出人们视线的农民夜校在道真的回归,将更好、更快地促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的口袋鼓得更加饱满,让美丽的仡乡变得更有内涵,有力加快道真减贫摘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