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树下农家乐——玉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纪实

18.08.2016  09:31

               

油茶作为玉屏自治县的传统支柱产业,栽培历史有500余年。1958年12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周恩来总理题名的“油茶之乡”锦旗;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2009年,被列为国家油茶发展重点县、贵州省油茶产业化扶贫重点县……玉屏依托油茶产业,注重品牌建设,强化顶层设计,走出一条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

  如今,油茶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百年油茶种植成就“中国油茶之乡”品牌

  据玉屏县志记载,玉屏是传统油茶主产区,栽培历史有500余年。上世纪50年代,玉屏油茶达到历史之最,据资料记载,全县共有油茶面积18万亩,常年产油茶籽160万公斤,每年向社会提供商品油40万公斤,油茶曾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在经历上世纪50年代的鼎盛期、60至70年代的保持期,玉屏油茶于80年代以后步入衰落期。

  近年来,该县充分认识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按照“一种产业、一个班子、一套措施、一笔经费”模式,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规划》《加快油茶产业发展资金整合方案》《油茶基地建设和管护办法(试行)》以及油茶奖励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各乡镇及行政村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层层建立发展油茶产业目标责任制,切实做到油茶产业有人抓、有钱投、有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江西云河公司等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中国油茶之乡”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目前,全县油茶总面积达20.2万亩,其中,新增油茶基地林面积8.2万亩,老油茶林面积1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6.1%,农民人均拥有油茶林面积约1.3亩,主要分布在朱家场、田坪、大龙3个乡镇。

   实施农旅结合无中生有打造专业化景区

  朱家场镇茅坡村是该县油茶种植面积较大且比较集中的区域。2012年底,该县在茅坡村建立了茅坡村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同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创建点之一。

  为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园区规划顶层设计,该县按照省级园区规划标准,结合油茶产业发展实际,编制《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2013—2017年)》,示范园区规划核心区面积1.5万亩,总投资30972万元。

  为保证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该县制定出台了《玉屏侗族自治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预算安排资金作为扶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项目扶持、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形式,重点支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投入机制,全面整合财政、农业等部门项目和资金,优先支持示范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落户园区,鼓励、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企业和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金融及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园区按照“一轴、四区、一中心”布局,即以玉朱公路为园区主轴,打造油茶高效产业示范区,山茶属物种保育及油茶文化观赏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综合加工及物流区,以及集培训、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以“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引领,把山水田园风光和现代特色农业相结合,茶花泉景区已建成集观光、休闲、体验、科普为一体的省级3A级专业化景区,该县实现了景区“零”的突破。

   依托油茶产业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当油茶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的时候,依托油茶产业延伸出来的其他产业正悄然兴起。

  将油茶与中药材生产相结合,通过套种的方式“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农业产业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08年以来,该县从江西、湖南等地引进18个油茶优良品种,一方面改造老化、低产油茶林,一方面新发展油茶基地。在新植油茶林中套种见效快的中药材射干、头花蓼等品种,6万余亩新植油茶林中,套种中药材示范基地3万亩,发展中药材6.9246万亩,覆盖农户5800余户,其中贫困户3700余户。成功引进“玉屏三湘”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由企业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提供种苗带动农户种植,县扶贫办提供技术指导,公司按保护价回收,保护药农利益。目前,企业已建设13个示范种植基地2.65万亩。

  该县在探索种植新技术时,实施了300余亩高接换冠油茶基地,预计产油量由亩产3至5公斤提高到8至12公斤,提升油茶产值达3500元以上。通过引种试验摸索出射干、头花蓼等高产栽培技术,两年生射干经测产鲜药亩产达1000余公斤,折成干药约340公斤。

  该县已发展“千林林业”、“林祥林业”、“国玉油茶”等企业和旺兴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另有500亩以上个体种植大户10余户,以大龙 健康油脂厂为龙头的油茶加工企业及其他加工作坊有30余家,年可加工茶籽3000万公斤以上。

   加大科研合作破解油茶产业发展之路

  该县加大了对油茶的科研步伐,与国内有关院校进行合作,使油茶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一项朝阳产业。

  油茶园区与大连民族大学进行合作开展油茶良种繁育和试验示范,成立了“玉屏油茶产业技术研发实验室”,园区设有“大连民族大学油茶研发博士工作站”和“大连民族学院油茶试验基地”。大连民族大学还选派10名大学生到园区实习,给予技术支持。园区还从贵州大学、贵州省林科院、大连民族大学聘请了4名专家作为园区油茶产业发展技术顾问,每年深入园区开展技术指导。从县农业、林业、扶贫、科技等部门选派6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园区,蹲点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园区现有技术专利发明两项、培育审定新品种两个,引进油茶优良品种49个,建立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43公顷,引进、转化、应用国内先进成果6项。园区主导产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覆盖率达98%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园区。

  大连民族大学资源植物研究所阮成江教授,利用生物分子技术,成功鉴定评价了该县引种的不同油茶种质(来自湖南、江西、广西和贵州天柱以及本县的无性系品种)的产油量、含油率等128个品种果实性状指标,对不同种质的生产应用潜力进行了评价。发现了可供推广的含油量高于40%的优良无性系种质6个,含油量最高的达42.64%;单株产油量超过0.5公斤的优良无性系3个,最高单株产油量达3.26公斤。确认了含油量低、生产应用潜力不高的不宜推广种质,避免了营造低产低效林带来巨大经济和生态损失。从玉屏自然生长本土油茶群体中,鉴定评价获得干籽含油率超过40%的单株3个(含油量分别为42.23%、41.32%和40.13%)、单株产油量超过0.5公斤的优良无性系3个(单株产油量分别为0.68公斤、0.63公斤和0.5公斤)。该县建有油茶采穗圃一个,面积650亩,收集保存了108个油茶和48个山茶花种质的DNA材料,收集了用于提取RNA的油茶和山茶花材料,为今后开展山茶花和油茶SNP标记开发及种质间亲缘关系鉴定提供了基础材料。为加快新品种的应用和推广,该县新建油茶育苗中心80亩,年可生产油茶轻基质苗木300万株以上,可以满足本县及周边区县的油茶造林用苗。(作者 胡攀学 姚磊 来源:铜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