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三驾马车”拉动民营起跑

23.07.2014  21:01

    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把兴产业工程、保民生工程、抓非公有制经济工程作为拉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为实现群众增收,促进该县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奠定了基础。

    结合“5个100工程”、三个万元”工程乌江经济走廊布局等,着力创建“乌江产业长廊”,形成了“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带民增收的良好态势。

    魔芋是该县发展的产业之一,官舟镇木梓岭村返乡农民工杨有民于2013年投入30多万元,流转200亩土地,组织50多户种植户入股,成立了农丰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了该县首家魔芋种植示范基地。当年就创收40多万元。今年,杨有民又增加了100亩。

    目前,该县有356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果蔬产业党组织、8个村级集体经济试点、4个党员干部产业示范园、2个大学生党员创业园,成员总数2923人,带动群众发展致富各种种植产业30多万亩。

    围绕“十大民生工程”,“减贫摘帽”、“农村集中建房”等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该县拉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另一驾“马车”。

    在该县客田镇生态移民点,5公里长的街道两旁,建材、副食、公寓、家电等各种店面招牌让人眼花缭乱。个体工商户田井霞和丈夫把新修的四层砖房装修得漂漂亮亮的,开起了“客福公寓”、装璜店,月纯收入3000元以上。

    同样,在谯家镇黑岩门集中建房点,各种摊位应有尽有。微企户罗来财本因家庭变故负债累累,他利用集中建房困难户协调信贷资金开起了农家超市和洗车场,生意兴隆,日子一天天火了起来。

    自集中建房以来,谯家镇按照“冬赏雪夏乘凉”的特色旅游规划,从黑岩门周边迁入100多住户,大部分人家都发展得有声有色。

    目前,全县实现12个乡镇减贫摘帽。分别为集中建房困难户协调信贷资金6至10万元,为群众累计协调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注册个体工商户12108户,从业人员18725人。

    按照“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的思路,组建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着力发挥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生产经营中带民致富的作用。

    该县中界乡乌江生物技术药业有限公司--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已成功集中连片在“空心李”等树上进行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300亩,预计今年底年产值逾3000万元,可带动农户100余户增收。下一步,该公司规划将种植树上铁皮石斛1000亩,亩产值10~20万元,可解决年季节性劳务用工5000人次,创造劳务收入120余万元。

    目前,全县组建社会组织38个,私营企业922个,非公企业821个,投资者及雇工人数、就业人数12292人。(杨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