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12.07.2016  01:12

  沿河自治县结合“新两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两个教育督导”(对县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工作,全面打响“教育扶贫攻坚战”,逐步改写山区教育落后现状。2016年,计划实现教育脱贫0.46万人。

  加大教育精准扶贫投入。 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方面,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学前教育阶段,先后投入418.6万元建成山村幼儿园308所,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13所,招聘幼儿教师230名,培训幼儿教师243人。2016年拟招聘幼儿教师60人,实现山村幼儿园覆盖所有行政村。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从“十一五”末的73.4%提高到2015年的86.56%,提高13.1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双线”责任制、“七长”负责制和控辍保学三项制度,社会、学校、家庭合力抓教育,并增设寄宿制学校,提供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学在学校、乐在学校“四在学校”的全方位关爱。2015年,小学入学率从“十一五”末的98.18%提高到99.98%,年辍学率0.06%,减低0.31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从“十一五”末的88%提高到95.05%,年辍学率1.56%,减低0.73个百分点。22个乡镇以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全部通过县级评估验收。自2011年以来,全县共补充教师1886人;沿河职校以“上学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为目标,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传授农村群众致富之“”的重要举措。同时,该校与铜仁职院、铜仁幼专和铜仁技工学校联合办学,与重庆、贵阳、广东建立“订单”培养,努力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改变命运。同时,该县建立了覆盖各类教育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实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全县331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8万余名学生受益;免除中职贫困学生的教科书费和住宿费,免除高中贫困学生的学费、教科书费和住宿费;全力提高资助标准,在以往各类资助金、“圆梦行动”等基础上,为中职、高中、高校贫困学生提供每生每年1000元的扶贫专项助学金,解决贫困学生在校的基本生活问题;实施倾斜性招生扶贫政策,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提高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贫困家庭孩子有公平的上升通道。思渠镇一口刀村属一类贫困村,现有贫困人口148户470人。该县在官舟中学设立了“思渠班”,重点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70名子女(其中女生40人)入学;每年拿出60%的招生计划用于配额招生,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读省级示范性高中沿河民族中学在控制录取线的基础上下降30分,就读县内其他高中在控制录取线的基础上下降20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学生享受到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实施教育精准关爱工程。 该县全面实施幸福校园、平安校园、自信自强、结对帮扶、亲情桥梁、全面资助等六项教育精准关爱工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保障体系。在留守儿童集中的15个村和25所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提供亲情电话和视频聊天,让孩子与父母“面对面”交流、沟通。同时,整合资金190万元,开设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学校,开设舞蹈、诵读、声乐等20多种兴趣班,全县受益留守儿童1.5万人;在22个片区以上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200多名心理辅导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为19735名留守儿童建立动态信息管理平台,确定优先帮扶重点对象,切实做到精准关爱。22个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机构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2万余个。

   多元教育精准扶贫格局。 该县充分整合教育、扶贫、人社、计生、卫生、农业、民政、妇联等部门的惠民政策和资源优势,与教育扶贫工作有机衔接。明确相关部门在资金、项目等方面要向贫困学生家庭和贫困学生给予倾斜照顾,“普惠”与“特惠”政策有效兼容,让贫困家庭孩子能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2015年,结合“雨露计划”、“圆梦行动”等不同形式助学活动,全县2000多名贫困学子受益。同时,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持续地帮扶和资助广大贫困学生。国酒茅台、习酒、贵阳宏立城等爱心集团为100余名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解决助学资金约54万元。泉坝镇算子小学收到“LP53爱心团队”捐赠的30万元修建希望小学;在谯家镇白石完小,100名学生穿上“花花公子集团”捐赠的100套暖暖的防寒服;在黑水镇,326国道改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向建权村小捐赠20万元教育扶助资金和价值1万元的学习用品;在新景镇,麻阳河志愿者协会累计资助中小学生32人,每生每年800元,一直享受到学生毕业或家庭脱贫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