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哥”用坚韧抒写骨气之歌

28.09.2014  18:00

    走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城区的大街上小巷,简易的洋芋摊子随处可见,近段时间以来,在七星关区麻园菜场附近众多的洋芋摊贩中多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中年男人的身影。他走起路来,四肢着地,双手紧贴在脚背上,手脚并用才能支撑起他瘦小的身体。用这样的姿势走路,难度可想而知。可他不但“行走自如”,还摆起了卖烤洋芋和玉米的小摊子……

    看在眼里 痛在心里

    张才九,今年41岁,家住七星关区层台镇。张才九1岁的时候发高烧去医院打错了针,从此身体落下了残疾,双脚萎缩变形。这些年张才九没少吃苦,没有欢乐的童年,也没有上过学,唯一认识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长大后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常人对于张才九来说都成了奢望。

    多年来张才久也尝试挣钱养活自己,2004年他在六盘水火车站门口烤洋芋卖,由于生意不好,没过多久,生活的窘迫让他不得已回到了老家。父母都是农民,兄弟姊妹有7个,几十年来,张才九的父母日以继夜地劳作,留下一身劳伤病,靠着不多的地,一家人只能艰难过活。如今,张才九还有一个弟弟在上高中,年过花甲的父母还得拼命地赚钱,作为家里的长子,张才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痛在心里。

    阴霾渐散 笑容绽放

    一个多月前,张才九决定来到城区找点事做,赚钱为父母减轻点负担。才来没有几天,母亲林定飞放心不下便匆匆赶来,身上也没有多少钱,母子俩只能租住在宏达小学旁边一间只能摆下两张床的房子里。尽管这样,一个月300多的房租加水费电费也让他们倍感压力。60岁的林定飞只能靠捡垃圾卖维持生活,急于找到事情做的张才九每天都到街上去“考察市场”,几天之后,眼光敏锐的他发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活儿——烤洋芋卖。

    做生意首先得有本钱,虽然身无分文,但张才九决心要把这事办成,于是,他找到堂弟张飘,东拉西扯聊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开口谈借钱的事。张才九说:“堂弟家条件本来也不好,所以借钱的时候心里七上八下的。”没想到张飘一听堂哥要做生意,把700块钱递到他的手里,张才九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下。

    一切准备妥当,母子俩分工协作,张才九负责守摊子,林定飞负责起早贪黑买原材料、摆摊收摊。为了买到便宜的原材料,每天5点左右林定飞就要起床,收拾打点好,早早地来到菜市场买洋芋和玉米。中午11点左右,林定飞又要帮张才九把手推车和玉米、洋芋运到摆摊的地方,晚上7、8点左右,又来把摊子收回家。手推车连同洋芋、玉米一共六七十斤的重量对于60岁的林定飞来说真是“举步维艰”,偶尔也会有好心人伸出援手帮助推一下车子。

    一开始,生意并不好,张才九说,可能是别人看他是残疾人,嫌他做的东西不够卫生。但是由于卖得比较便宜,生意逐渐好了起来,张才九心中的阴霾渐渐褪去,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拒绝乞讨 做有骨气之人

    在摆摊的这段时间里,偶尔会有一些残疾人来“拜访”张才九,多次“”他一起去街上讨口要钱,张才九一一回绝。他说:“虽然身体残疾,但是想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不愿意用残疾博取别人的同情,再说别人的钱也是辛辛苦苦挣来的,虽然现在每天烤洋芋卖只有几十块的收入,但是心里感觉特别踏实、开心。

    对于未来,张九才唯一的愿望是能找到一个固定的摊位,用心经营好洋芋摊子,多赚点钱让父母不要太辛苦。张九才说,这么多年父母把他们兄弟姊妹7个拉扯大吃了很多苦,虽然是家里的老大,但是由于身体原因,母亲给了他比其他兄弟姊妹更多的爱。即使这样,张九才也时常听到母亲跟别人说起觉得对不起他,对于小时候发高烧打针落下残疾,张才九知道母亲一直心存内疚。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母亲对他的爱重如山,深如海,不惑之年的他感觉亏欠母亲太多太多。

    为了弥补对母亲的亏欠,张才九除了摆摊卖洋芋,空闲的时候会帮母亲洗洗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41岁的张才九坦言自己很羡慕别人有孩子,也渴望成个家,同时也很害怕,不仅害怕没有人看得上自己,即使有人看得上,也害怕让自己的另一半吃苦受累。

    说起张才九,周围摆摊的大姐阿姨们围了上来,不停夸赞他身残志坚、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张才九旁边摆摊的张会芳告诉笔者,“张才九母子俩太不容易了,他母亲又老又瘦,我们都是一些普通人,也是爱莫能助,只能有时候帮他推一推烤洋芋的小车车而已。”(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