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432”工作模式助推“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

23.01.2015  21:14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23日电 黔西县充分发挥好“道德讲堂”阵地作用,积极推动宣传干部上“道德讲堂”,锻造一批高素质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细落小落实。黔西县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确保宣讲活动取得实效。

    在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中,黔西县探索创新,推行“四三二”(即四个机制:报告制度、评价制度、培训制度、考评制度;三个结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二个提升:提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提升群众对宣传干部和宣传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工作模式,确保“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取得实效。

    建机制保障活动有序开展。在开展宣传部长上讲活动中,建立健全完善机制,确保宣讲活动有序开展。一是建立报告制度,实行“一堂一报告”。为杜绝“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重形式、走过场,保证开展活动的真实性,黔西县在开展宣讲活动中,要求各乡镇(街道)、县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宣讲员亲自撰写宣讲稿,制定活动时间表,明确开展宣讲活动时间、地点,在开展活动前10个工作日形成报告表加盖单位党委(党组)公章报送县文明办。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将根据报告表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进行指导或抽查。二是建立评价制度,推行“一讲一评价”。为广泛调动干部群众参与对道德讲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中,黔西县创新工作方法,在各乡镇(街道)、县直宣传文化系统推行“一讲一评价”机制,在以往开展活动基础上将宣讲员的仪容仪表、宣讲内容、语言表达、事例引用、地方文化融入、综合评价、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现场评分,将评价的权利交给现场听众。通过现场评价,看看宣讲员在宣讲中是否对听众解疑释惑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是否把握住群众的思想脉搏,是否找到与群众的“共鸣点”,是否积极回应了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等。三是建立培训制度,开展“一季一培训”。为培养一支高素质、有能力、有才干、能上台的宣传干部队伍,保证“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出彩、给力、见成效,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中,黔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根据各乡镇(街道)、县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次开展活动收集到的评价意见进行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干部职工、群众的声音,采取分片区或集中培训的形式组织各乡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县直宣传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召开培训会,确保宣讲活动有序开展。四是建立考评制度,落实“半年一考评”。为把“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抓出成效,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新台阶,黔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在宣讲活动中落实“半年一考评”制度,把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对各级党委(党组)年度宣传思想目标考核内容,作为创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社区)、文明村寨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同时把宣讲活动作为发现干部、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把宣讲效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依据之一,对工作积极、成效明显、群众欢迎的的乡镇(街道)、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重结合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中,黔西县着力主题结合,确保讲堂活动能专递社会正能量。一是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将身边的小故事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结合起来,通过宣传干部上讲堂这一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二是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主题,将发生在身边的弘扬“仁、义、诚、敬、孝”五礼,摒弃“懒、贪、奢、浮、愚”五耻的真实故事结合起来,以宣讲的方式传播凡人善举,推动先进道德理念。三是结合“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定期开展宣讲活动,讲解传统节日的内涵、由来、历史意义。通过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

    求实效强化成效促提升。在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中,黔西县注重成效,确保达到两个提升。一是提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黔西县以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为平台,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锻炼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精、口碑形象好的宣传干部队伍,从而提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二是提升群众对宣传干部和宣传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通过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倾听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化解矛盾,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启迪引领公民诚信做人、依法办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从而提升群众对宣传干部和宣传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胡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