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表彰典礼在黔落幕

29.10.2014  13:21

10月28日晚第二届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在黔落幕。图为著名演员六小龄童在黔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表彰典礼。

    10月28日晚,第二届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表彰典礼在贵州瓮安落幕。《一代宗师》、《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等十部华语电影,从23部入围影片中脱颖而出成最终赢家。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著名电影人谢飞、吴思远、朱延平率嘉宾六小龄童、卢奇、翟俊杰等知名影视人亮相,并为获奖影片颁奖。

    本届“十大华语电影”评选活动评委会主席谢飞导演说,评委选出的获奖电影,既包括有市场有口碑的好电影,也包括两岸三地有本土味的影片。“希望通过活动,两岸三地华语电影圈携起手来,应对好莱坞、日本、韩国等外来影片的冲击,共筑华语电影的中国梦。

     华语电影需共同应对好莱坞冲击

    活动期间,来自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导演有许多共同关注的话题,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华语电影如何应对好莱坞电影的冲击。

    台湾著名导演朱延平说,好莱坞电影席卷台湾,占据台湾电影市场的八成多份额;台湾本土电影沦落到需要通过好莱坞发行方才能获得拍片量的地步。他说:“台湾电影市场已被好莱坞电影侵略完,希望内地一定要警惕。

    作为“香港电影教父”,吴思远先生是首位进军大陆市场的香港电影人,执导、投资的电影广受欢迎,如今还拥有几十家电影院线。他认为,好莱坞电影对两岸三地的冲击显而易见。“大陆电影虽然有一些保护措施,但随着热钱的大量涌入,国内电影工业过于随意、不规范,难以面对好莱坞强大电影工业的冲击。随着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陆电影的一些保护性措施会被打破,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

    吴导认为,电影始终要以观众为核心,而不是只为了获奖去做。电影的主要功能就是娱乐,如果能做到寓教于乐,那就能最大程度赢得市场观众。

    导演谢飞也认同吴思远的想法。他说:“不论导演、演员和编剧都应该接地气。文化艺术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应该有它的文化价值。

     三地电影文化的交融不能丧失特色

    谢飞感慨地说,近十多年来,两岸三地在电影领域的交融程度,超乎想象。“总体而言,华语电影人可以在一起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电影发展,这是令人欣慰的。

    “华语片交融是大势所趋。但三地的电影文化各有特色,观众对电影的口味也不一致。”台湾导演朱延平注意到,大陆很卖片的《让子弹飞》、《非诚勿扰》等电影,在台湾无市场;台湾电影在大陆的电影份额不足0.1%。“这些因素,极大考验两岸三地电影人合作的智慧。”吴思远的担忧是,三地电影在交融过程中会面临丢失各自特色的危机。他说:“现在的许多合拍片有些四不像。以至于近两年来,台湾、香港的观众都喜欢具有本土味的电影。

    三地导演都认为,三地电影文化要交融,但不能以丧失各自的特色为代价。“这就需要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评选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贵州发力影视有喜有忧

    在“千年古邑”的红色瓮安,导演们说起了贵州的红色文化的影视化。实则从1957年开始,贵州就通过一些影视剧作品反反复复地讲述着红色的故事。由蔡葵、李今、王安创作的电影《山寨火种》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叶辛创作的小说《高高的苗岭》改编的电影《火娃》由著名导演谢飞执导,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在黔南取景拍摄的红色电影《近距离击杀》,已获2014中国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奖、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实现黔南州历史上零的突破。”黔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良介绍说。趁热打铁,黔南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和电影院校、影视公司合作,打造20部微电影、10部电影、3至5部连续剧,“将好山好水以及文化底蕴以影视手段推出去。

    和黔南合作推出《近距离击杀》大获成功的北京十月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已经在黔南开拍另一部展示贵州地域文化与人文情怀的电影新片《山那边有匹马》。该公司董事长袁熙伯非常看好贵州在影视上的发展前途,“在当前电影类型多样化、市场娱乐化、文化多元化的时期,贵州有足够的自然、文化资源可供挖掘,以创作一部新颖的中国特色文艺电影,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朱延平担忧地说,贵州发力影视,有些条件还不够成熟,“比如交通,影视器材,演艺基础的不充足,会制约发展速度。

    吴思远则建议贵州发力影视业,需拓展题材、思路,“贵州不仅只有红色文化,贵州的文化是多彩的。

     花絮:谢飞、王童导演为电影握手 父辈曾是战场对手

    “相隔了整整八十年。”著名导演谢飞先生置身瓮安“猴场会议纪念馆”,神情激动。谢导今年72岁了,头发花白。八十年前,他的父亲谢觉哉随红军长征路经瓮安猴场,曾在此休整、战斗。中共党史上著名的“猴场会议”即在此举行,此后红军四渡赤水,召开遵义会议,完成历史性转转。一个多月前,中共党史研究权威专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金冲及先生前来瓮安,称猴场会议是“伟大转折的前夜”。

    “以前,我只是在党史上知道红军长征时路过瓮安。这次来瓮安,才知道我父亲也曾在此留下足迹。”在纪念馆嘉宾留言册上,谢导动情地写下“沿着父辈足迹”的留言。

    在谢导留言的右侧,台湾著名导演王童留下这样一句话:“没想到?来了。”原来,王童导演的父亲是黄埔军校一期名将王仲廉。王童从小随战败的父亲迁往台湾长大。后来,王童凭《稻草人》等一系列电影成为台湾电影史上一位不该被忽视和遗忘的导演。

    “曾经,我们的父辈是战场上的对手;现在,我们携起手,共同为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发展而努力。”谢飞、王童在纪念馆前握着手说。一番交流,两位导演恰好同年,都是72岁。今年同担任第二届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评选活动评委。

     附第二届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获奖名单:

    第一名:《一代宗师

    第二名:《中国合伙人

    第三名:《北京遇上西雅图

    第四名:《激战

    第五名:《阿嬷的梦中情人

    第六名:《美姐

    第七名:《无人区

    第八名:《狂舞派

    第九名:《爸妈不在家

    第十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延伸阅读

    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评选,是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复的,与国内“金鸡”、“百花”、“百合”平行的四大电影节之一;2012年启动,是目前唯一由海峡两岸三地联合举办的电影评选活动,属于影评学会奖。活动秉承“融合交流、文化互惠、共筑梦想”的宗旨,旨在推进与加强海峡两岸三地华语电影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文/图 本报记者 郑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