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公众对基站辐射的盲目恐惧

17.05.2016  05:28

消除公众对基站辐射的盲目恐惧

近几年,有关基站进小区遭阻,或是居民“众筹”请吊车拆除小区内基站的新闻不绝于耳。随着智能手机普及速度进一步提升,用户对移动通信需求的大量增加,以及4G更迭等多方面因素,基站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为什么会引来众多的民慌、民怨?究其原因,也许是部分群众盲目相信了“基站所产生的辐射对人体有害”的传言。

基站有没有辐射?答案是肯定的。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基站的辐射到底有多强?它是否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人体在电磁场中所受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于正常使用时距离在人体20厘米以外的固定台式发射机产品(如通信基站),通过电磁场对人体照射的计算来判定电磁场强度,单位通常是微瓦/平方厘米。而另一种是对于正常使用时距离人体20厘米以内的便携式发射机产品(如手机),通过比吸收率(SAR)来判定电磁场强度,单位通常是瓦/千克。

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两方面,我国制定的标准都非常严格。对于前者,国家规定的基站辐射标准功率密度应小于40(μW/cm2),现在的基站执行起来由于信号堆叠的缘故,普遍要小于8(μW/cm2)。相比之下,欧洲及我国香港地区为450(μW/cm2),而美国、日本的是600(μW/cm2)。而以SAR来说,我国的标准是1.0W/KG,而美国的标准是1.6W/KG,欧洲的标准是2.0W/KG。

事实上,如果我们拿基站辐射值与更加常见的路由器和手机做对比的话,不难发现前者的辐射值其实不足为虑:目前家庭常用的路由器一般在正常17—25(μW/cm2)之间,满载时大约在24—31(μW/cm2)。再对比一下智能手机,有的手机待机时为17.1(μW/cm2),有的则在25.4(μW/cm2),二者在通话时则分别为93.1(μW/cm2)和93.3(μW/cm2),也就是说,手机辐射要略高于路由器并远高于基站。

当然要解决问题,要排解公众对辐射的恐慌。一方面是走科普路线,另一方面则需加大环评的透明度和体验活动的开展,比如大连市政府就采取电磁辐射监测车多地取点监测的方式来向民众现场科普基站辐射的无害性,其他多地也有相应的公开活动向民众展示和讲解辐射的有关知识。

但要彻底打破这种不健康的僵局,还是要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4G基站建设和4G用户的发展目标,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还规定了系列保障措施,其中第十三条就提到要“明确宽带网络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切实保障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行权”。而各地也有相应的地方性规范,这些都考验着相关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和处理智慧。

想要实现网络强国,不仅需要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的努力,以及国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公众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对基站建设的理解,这些都缺一不可。 (杨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