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更清 凉都六盘水治水护水水清岸洁

08.07.2014  17:34

               

    水,城市“灵气”之所在。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水,即使楼再高、树再绿、路再宽、景再美,总给人感觉美中不足,少了一份灵气、一份润泽。纵观我国地理,凡大江大河汇集的地方,大底有大小城市坐落。六盘水,乌江主源一级支流水城河横贯市中心城区,如今正在悄然变化,默默褪去“煤都”的光环,狠抓河流治理,向清清凉凉、柔柔静静的“水城”、“凉都”转变……

        乌蒙新报记者    胡国琴

        市民感受:这里的水变清了,这里更宜居了

        水城河,流经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的唯一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总长31KM。对于水城河的记忆,沿河居民都摇头,“臭河沟,一下暴雨就把家淹了!”

        居住在水城河上游的李云贤对这条河感受颇深。上游水质还不错,受到污染小,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到水城河边捞鱼虾、洗洗澡什么的,这条河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但也有苦恼的时候,因为家里的田地紧挨水城河,一下暴雨,水城河河水上涨,就把蔬菜给淹了。每当这时,李云贤的父母就发愁,这损失又大了。

        如今,水城河上游已经修建了明湖湿地公园,李云贤家也已搬往其他地方。对于曾经给他家带来损失的水城河,如今已经成为“水清鱼儿游,两岸闻鸟声”的好地方。

        住在水城河边老城段的杨秀英对于今天的水城河感到很满意,杨秀英家住水城河边,院子里种有葡萄、鲜花等。水城河没修河堤时,每逢下大雨,水城河里的水就会倒灌进家里。污水、脏水、雨水等混在一起,种的瓜果、花草不仅被淹,连家里也成了“水塘”。“泡坏家具不说,关键是这水臭得很,水抽出去后,满屋子都是臭味!”杨秀英说。如今,水城河修了河堤,总算把水“关”在了河里,她家再也没有被污水淹了。

        除了住在城里感受到水城河的变化外,住在乡下的村民也笑开了颜。罗永彬家住钟山区大湾镇,他家门前就有一条河流经过。“虽然它有名字叫三岔河,但我们习惯叫它‘黑河’!”罗永彬指的是流经钟山区大湾镇、大河镇的三岔河。因为三岔河途经的地方有许多小煤矿、洗煤厂、焦煤冶炼等企业,以前,这些厂矿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进三岔河,因此原本清亮的河水变成了“黑河”。“我们有时直接用撮箕去河里捞煤泥,晒干后就可以拿来当煤炭烧了!”罗永彬说。可见,三岔河里排进了多少煤泥水。

        近几年来,相关部门对水城河、三岔河等河流进行了治理,还河流本来清亮的面貌,这些河流的水质慢慢变好。

        “三岔河变清了,我才真正觉得它是一条河,可以在里面洗菜、洗衣服!”三岔河沿岸的居民说。住在市中心城区的居民也感叹:“水城河上游模样好看了,中下游也有了盼头,美丽凉都不远了!”

        治理成效:狠抓污染治理,加建水库工程

        六盘水,一听其名,外地人对“水”开始浮想联翩,而居住在本土的居民却很清楚,这里雨水虽多,饮水、灌溉等却很严峻。

        六盘水是一个以冶金、能源及煤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大量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不小的污染。黑油油的河流、臭气熏天的污水沟,在六盘水人们的记忆中,虽然获有“煤都”美誉,但河流却因此而变色。另一方面,六盘水山高坡陡,河流深切,蓄水工程少,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人.年,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700立方米/人.年,而六盘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1700立方米/人.年;水源工程建设滞后,人均库容量低,人均库容量仅为40立方米,远低于全国220立方米、全省7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全市岩溶面积6263.0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3.18%,已石漠化面积326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94%。此外,还包括城乡供水保证率低,农村安全饮水没有全部解决等问题。

        面对如此困难的水资源现状,近年来,在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决心对中小河流进行治理,加大水源工程建设,要走不带污的GDP之路。针对中小河流污染情况,政府对污染源狠抓治理,取缔了违法排污洗煤厂、无证无照配煤场,同时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乡镇简单垃圾填埋场,确保河流水质得以改善。在三岔河流域,六盘水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六盘水市三岔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推动了三岔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开展。在近三年的河长制考核中,六盘水市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水城河,防洪防涝一期工程已经完工,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基本消除水体黑臭现象。紧接着,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正在进行第二期工程设计,按照打造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总体要求,通过实施截污工程、河床清淤、生态补水、生态治理及绿化景观打造,实现水城河核心段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怡人、生态功能自然、营造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河道。截至目前,全市列入治理的33条中小河流中,已经完工21条。此外,为了监控河流水质,环保部门每月定期对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乌江水系三岔河、响水河、小河,北盘江水系的干流及支流六枝河、拖长江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近年来,这些河流达标率递增。

        针对六盘水市工程性缺水严重的情况,市委、市政府及水利部门通过修建水库、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来保障广大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共建成蓄、引、提等各类水利工程1921处。水库总蓄水量13862.57万立方米(不含水电站水库),建成水电站61座,水电装机50.38万千瓦,修筑堤防283.2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90.05万亩,除涝面积2.88万亩,解决了农村131.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4年,六盘水市还将新建水源工程24  个,治理病险水库3座,修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拟解决26.8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为了保持水土,防止流失,水利部门还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58km2。

        经过几年的努力,六盘水的河流逐步变清,水库、饮水工程在增加,有着“水城”之称的六盘水,真正有了流动、清亮的水资源。

        记者手记:

        水清,一城之所盼

        凉凉爽爽的山哟你跟着风儿走,凉凉爽爽的水哟让岁月慢慢流,凉凉爽爽的城哟你放下了忧和愁……一首《凉凉爽爽的城》唱响了多少凉都儿女的心声,更让很多外地人往这方瞭望。一城之美,美在那山,美在那水。水清、水美、水灵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更代表了一方人的灵魂。因此,城市水的治理,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六盘水市单纯依靠重工业发展经济的思路逐步转变,政府开始围绕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努力建设实力、魅力、活力、文明、幸福六盘水,逐步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后发赶超的路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大幅提升。因为有了大的背景、明晰的方向,如今,山在变绿、水在变清、城也在变美。

        说起六盘水,来过这里的人不得不提水城河,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六盘水市已经开始市中心河流进行治理,但因各方面原因,磕磕碰碰治理到现在,历时多年,一期工程终于竣工,总算有了些许成绩。如今,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坚定了决心,不仅要治水,还有美化沿岸景观,要将水城河打造成涵盖截污、清淤、防洪、生态恢复、景观打造等多功能的景观河道。这对一个城市来说,提升了城市形象,美化了城市环境;对一个城市的市民来说,水清了,真正感受到生活之美。水给了一个城市灵气,更给了市民一分静气。

        我们相信,水城河的治理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六盘水“水”的治理之图才展开。“  水清鱼儿游,两岸闻鸟声”是六盘水市治水的终极目标。经过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个城市的闻名将不仅仅是凉凉爽爽的天气、蕴藏丰富的煤炭,还有清清亮亮的“水”。

        水清,一城之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