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国宝"勾践剑亮相国博 商周文物展中华礼乐文化(组图)

03.07.2014  15:33

越王勾践剑

原标题:湖北“国宝”勾践剑亮相国博 商周文物展中华礼乐文化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思恩):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7月3日在国博开幕,湖北收藏的国宝级文物越王勾践剑、青铜鹿角立鹤亮相北京。

此次展览汇集了湖北十余家博物馆的122件(套)精美文物,是近年来规模罕见、系统展示湖北地区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礼乐文化的大展。

一入展厅,迎接观众的即是一只独特的青铜鹤。这只鹤昂首伫立,头部两侧各挺拔着一枝分叉鹿角,双翅展开作飞翔状。鹤嘴右侧有铭文:“曾侯乙作持用终”。曾侯乙墓发掘者认为,鹤、鹿在传统文化中被作为长寿的象征,与当时的登仙思想有关;而这只造型独特的鹿角鹤表达了楚地重巫、尚怪的文化特制。

楚地文物到京展览,观众最想见到的大概是传闻已久的越王勾践剑了。专家介绍,国博也藏有一柄勾践剑,湖北收藏的这一柄比国博收藏的要短,并且剑上有铭文。此剑竖指青天,剑锋暗藏幽光,2400年沧桑不能掩其光芒,据说“吹发可断”。

有多件国宝亮相的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为主,全面展示这一历史时期湖北地区青铜文明格局、体系以及礼制文化特点。第二部分集中展示湖北地区出土的商周乐器,包括青铜质地的编钟、鼓,漆木质的琴、瑟、排箫、笙,以及石质的编磬,为先秦礼乐文化的实物再现,展现了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展览还特别设置多媒体互动设备,观众可使用设备体验各种古乐器如琴、瑟、编钟的演奏。

说到礼制,此次展览中的九鼎七簋则有格外的吸引力,也可称为一个谜。按照周朝的礼制,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享用九鼎八簋,而曾侯乙墓中的确出土的是“九鼎八簋”(不过出土时缺失了一件簋)。要说明的是,九鼎七簋出土后,分由湖北四家机构收藏,此次展览是这16件文物出土后首次相聚展出。在礼制严格的周朝,墓葬主人为何享用着天子才能享有的“九鼎八簋”?

展厅中的兽面纹青铜鼓也是一件“重宝”,它是现存最早的青铜鼓之一,距今3000多年,目前存世仅两件,另一件存于日本京都泉物博物馆。

122件(套)文物,呈现的既是商周文化的一斑,又展现了中原之外的楚地风流。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江河纵横,湖泊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聚居于湖北江汉之滨,开拓山林。公元前15世纪,商王朝在盘龙城设立军事重镇,以此为据点向南方开拓疆土,湖北自此成为商朝南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建国,大批姬姓、异姓贵族陆续受封于江汉地区,并带来了浓郁的周文化。春秋时期,中原王朝势力衰微,楚国异军突起,势力缘汉水北上,在蚕食“江汉诸姬”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以楚国为核心的文化形态。进入战国时期,别具一格的楚国文化随着其疆域的扩大而迅速扩展,对当时和后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