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润穷根 帮促结富果

07.05.2015  13:35

 

滴灌润穷根 帮促结富果

——我省精准扶贫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春节过后,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芙蓉社区村民袁礼一家从牛棚搬进了新建的砖房,老袁每天开着农用车到附近工地拉运砂石可挣100多元,新栽的10多亩烤烟还将带来两万多元的纯收入。“现在有房有收入,终于摘掉了贫困帽,不会再给国家添麻烦了。”多年不见的笑容和自信又爬上了袁礼那张苍老的脸。

  精准扶贫让贫困的袁礼一家真正沐浴到了国家政策的阳光,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去年,我省开始推行精准扶贫,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帮助跟袁礼一样的122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快了全省全面小康进程。

 

精准识别寻穷根

 

  春节前,记者在老袁家看到土坯老房墙体上有大小裂缝十多条,一到雨天水就漫进屋,墙根常年被浸泡在雨水里,袁家只得将牛棚稍加收拾搬了进去。

  在迤那镇扶贫站,记者看到袁礼家的贫困调查表,表上填写着家庭人口、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状况、收入来源、年收入多少等,“致贫原因”一栏里填写着:“无安全住房。镇负责人夏懿说,扶贫开发这么多年来,从未把贫困户的信息掌握得这么细致。

  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以前农村贫困人口是根据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一直没搞清楚谁是贫困农民、贫困原因、怎么帮扶、帮扶效果如何等问题,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开展精准扶贫,就是要帮到最需要的人,扶到最关键的点。”

  精准扶贫,准确识别贫困对象是第一步。这项庞大而复杂的基础工作,2014年在我省全面铺开。广大干部进村入寨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

  我省各地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政府审批等程序,通过实物工作法和民主评困等方式,准确识别贫困对象,总结出了很多好经验。

  迤那镇以“四看”法逐村逐户调查核实贫困情况。即:一看房,通过住房条件估算其家庭年收入;二看粮,通过农户耕地、林地、茶园、果园等计算其家庭年收入;三看劳动力强不强,通过农户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打工状况等估算其家庭年收入;四看家中有无读书郎,通过农户家中教育支出估算农户年支出。通过直观有效的“四看”法,迤那镇很快认定了1610户5533名贫困对象,“没有一户村民认为不公平”。

  我省还把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分为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和五保户4类。有劳动能力和较强脱贫愿望的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享受扶贫政策,而没有劳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由民政部门救助。

  至去年5月底,全省共识别出一、二、三类贫困乡镇934个,贫困村9000个,贫困人口745万人,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省市有信息平台,为精准扶贫打牢了基础。

 

结对帮扶润穷根

 

  迤那镇中心村17岁的李玉琴父亲早逝,靠母亲孙巧英一人拉扯着她和两个弟弟。她家被定为精准扶贫对象户后,镇财政分局高龙义叔叔结对帮扶她家,协调种植烤烟10亩,争取土坯房改造补助两万元、担保信用社贷款5万元兴建新砖房,还送玉琴到威宁职校学习读书。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去年,在干部包村、包组的基础上,全镇共安排165名干部与360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攀穷亲、解难题,谋增收。

  “精准扶贫对象户确定后,关键还要有合适的管道把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精确地引到贫困户。”叶韬说,贵州精准扶贫的管道就是集团帮扶、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驻村干部。

  去年,我省共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和大学毕业生、农村知识青年55864人,组建成11590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开展精准扶贫,实现了全省贫困村全覆盖,做到了一村一支同步小康扶贫工作队、一户一名脱贫致富责任人。

  黔东南州扶贫办主任杨黎结对口帮扶雷山县方祥乡3户贫困户,扶持每户养两头猪,发展盆栽一叶兰,目前,3户均脱贫。

  务川自治县石朝乡杉板村贫困户朱天平说:“市扶贫办领导在我家住了两天两夜,不仅帮我干农活,还给我找致富的门路、赚钱的法子。

  今年,39名省领导各自牵头联系1个重点县,并定点扶贫1个贫困乡、拓展扶贫1个贫困乡。又继续选派5.7万余人、组建1.1万个工作组赴全省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又好又快推进精准扶贫。

 

因户施策结富果

 

  “当时全村打不出一口井,饮水要到2公里外去挑,村民住的全是开了裂缝的土坯房。”省委政研室信息研究处干部李涛还记得两年前初进迤那镇莲花村的场景。

  通过走访调研后,两年来,李涛和队友积极引进企业、培训农户,先后引进贵州百强集团等3家省内外企业,带领莲花村850户村民种植党参、玛咖等中药材,全村贫困户初步摆脱贫困。

  精准扶贫加快了迤那镇脱贫致富步伐,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增至7035元,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1.28%,建成通村通组公路466公里、水利工程12个、小水窖1100口,产业发展基础越加扎实。

  贫困对象确定后,我省各地开始逐户量身定制脱贫良策: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可以实行产业扶贫的地方,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对于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山区的群众,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实现异地脱贫。

  各级帮扶干部还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编制脱贫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探索产业扶贫、利益连接等有效帮扶方式,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去年,湄潭县西河镇仁河村贫困户赵全兴种了10亩何首乌,老两口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他说:“是镇里的干部叫县瑞欣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带着我发财。”该合作社共带领湄潭县西河、复兴、鱼泉、马关等乡镇718户农民种植何首乌,其中497户是贫困户。

  为了稳步推进精准扶贫,我省积极简政放权,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促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打牢脱贫致富基础。

  滴灌润穷根,帮促结富果。去年,我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18元,122万人迈上脱贫致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