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演练莫一味追求逼真,要切实提高疏散能力

22.09.2015  00:33

甘肃天水一中学防空疏散演练致部分学生出现不适反应

记者19日从天水市教育局了解到,18日下午,天水市人防办联合天水逸夫实验中学组织防空疏散演练过程中,为了增加现场情境的真实性,使用了发烟道具。由于烟雾过大,致使部分学生出现不适反应。

身体出现不适的学生随后被送往天水的3所医院进行观察治疗。截至目前,仍有学生住院治疗,部分吸入烟尘较少的、反应较轻的学生已经出院。(据新华社)

开展安全演练有必要,但莫一味追求逼真

朱昌俊:安全演练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提升公众安全应急能力的需要。在理论上而言,逼真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现问题,然而问题在于,演练的“难度”设计若忽视了受众的应急能力基础,就很可能如“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一个合理的演练应该是在充分预估演练对象能力的基础上,施以一定程度上的“加码”,如此随着演练对象应急能力的逐步提升。

比如在这起事故中,由于演练对象是学生,使用发烟道具对他们而言是否合适就值得商榷。演练并非一味追究逼真就好,而是要看其能否在教育效果和安全上实现最佳的平衡。否则,让演练本身成为一个制造安全问题的事件,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当然,与逼真乃至导致出现安全问题的演练相对的是,现实中也不乏一些安全演练流于形式,只是例行公事,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应该加以规避。

为了提升社会的公共安全应对能力,加大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这在一些领域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共识。可以预见,在未来安全演练将会愈发频繁上演,但如何确保演练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显然还有不少值得探索和改进的地方。(据长江日报)

祛除轻视态度,不能止于追究现场责任

郑渝川:毫无疑问,演练事故的发生,天水市人防办及演练现场单位实验中学的有关指挥人员、发烟道具管理人员、疏散领队人员(学校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必须指出的是,不能将此次事故发生的责任,仅仅界定为现场人员的指挥和管理、协调不当(如果仅仅追究现场人员责任,将让当地及其他一些地方为避免事故发生,继续维持演练疏散的低仿真度水平);更不能通过加重对现场人员的处罚,来规避对疏散演练开展水平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

长期以来,在我国境内各地,各类主题的疏散演练开展较少,尽管近年来各地每逢“9·18”等战争纪念日会相应拉响防空警报,在部分社区、学校和单位开展演练,但演练水平较低,几乎不具有仿真性,散漫、喧闹处处可见。这实际上反映出一些地方的主管领导、职能部门对疏散演练行动的轻视态度,这种态度传递到各类主题疏散演练活动的基层单位,才使得敷衍了之变得颇为普遍。

因此,对甘肃天水的这样一起演练事故的讨论和反思,不能止于对现场人员直接责任的追问,要求这些人员负起该负的责任,更应驱动各地公共安全、国防教育、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的主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转变观念认识,祛除轻视态度,切实提高疏散演练行动能力。各类主题疏散演练活动的现场应由所在地相关工作的主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负责指挥,要在周密筹备的前提下,设置战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或安全事件、恐怖主义袭击等高仿真度的现场情境,开展高水平、快节奏、更能全面检验行动能力的疏散演练行动。(据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