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业“新潜能”

15.01.2015  14:40

激发农业“新潜能

——安顺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见闻

    在各项惠农政策支持下,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摒弃了“”、“”、“”的落后思想,迸发出“想富”、“要富”、“求富”的创业激情;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主动投身各种协会、合作社,从事标准化、规模化以及专业化的农业生产。

    当前,安顺市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深入推进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点、线、面布局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不断制定出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新主体”激发农业“新潜能”,引领、推动着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激发农业服务能力

    1月12日,天气寒冷,但平坝县天龙镇二官村鼎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前来购买大葱的客商源源不断,一筐筐新鲜大葱装箱、过磅,准备发往遵义、重庆等地。“我们的大葱已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销路很好,每天卖出60吨,没有问题!”鼎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肖猛说。

    同样是大葱,二官村村民肖日银以前自己在家种,一年却挣不了多少钱,“以前自己种的时候,不懂技术也没有销路,大部分都是自己拉到县里低价卖,要不就是烂在地里。”肖日银说。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有合作社提供的从种植到销售的各种服务,利润一下子高出一大块。”肖日银告诉记者,加入合作社以后,通过社里农产品经纪人的指导,他的10亩地里先后种植了辣椒、大葱、西红柿等蔬菜,蔬菜成熟以后,再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粗算下来,两年时间里,肖日银光靠种菜就已赚了20万元。

    在鼎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如今的二官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000余亩,蔬菜产品远销到两广、江浙、成都、重庆、长沙、武汉等地,成为省市有名的蔬菜专业村。此外,合作社还辐射带动周边村寨贫困农户2000多户,解决劳动力40000(工时),户均增收2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合作社根据农户的需要制定了‘六统一’的服务模式:即统一建棚、统一物资、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包装。加入合作社之后,一不愁技术、二不愁销路、三不愁价格,农民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蔬菜管理和新品种种植。针对无种植经验和技术的社员,合作社专门提供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的服务,并邀请省、市专家前来授课,组织社员集中进行蔬菜种植培训。”王肖猛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351人,去年,合作社还获得了农业部等9部委授予“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截止2014年末,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75家,注册资金达到 19.62 亿元,入社成员达到8.3万户,带动农户25万余户。其中有9家合作社获农业部等9部委授予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内在实力不断提升,组织功能日趋完善,成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服务范围已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全过程。

    市农委副主任刘新表示,今后,安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以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为发展方向,通过鼓励营造市场、加强金融信贷服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加大项目倾斜力度等方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提高其带动能力和服务水平。

     激发农产品品牌效益

    西秀区刘官乡南翠村的650名村民,如今是天富山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650名社员,每年,他们通过种植山药,可以创造上亿元的产值。

    可在几年前,南翠村的山药种植年产值仅有800万元。

    “合作社未成立初期,我村山药种植面积仅有800余亩,按亩产2000斤计算,年产量800吨,市场价也仅仅是10块钱一公斤,年产值只有800万元左右。”天富山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天富告诉记者,通过合作社多年发展,现如今,南翠村的山药种植面积已达到4500余亩,年产量9000吨,市场价则上涨到每公斤12至16元,年产值在1.08亿元以上。为农民创收4500万元。

    产量高了、价格涨了,这要归功于天富山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绿色食品“品牌”的追求和全新生产销售体制的建立。

    除了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指导与培训外,合作社还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对所有投入品和产出品统一管理、建档记录、跟踪服务。如今,以刘官山药为主的“安顺山药” 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山药产地认证,“安顺山药”远销全国各地,种植面积也辐射扩大到了西秀区所辖的17个乡镇,15000余亩,年产量30000吨,年产值在3.6亿元。

    合作社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标准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成为安顺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2014年以来,安顺市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着力抓好农产品市场、销售、品牌“三抓”工作。全市拥有农产品商标679件,获有机认证企业3个、面积2500亩、产量350.74吨;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个、面积7018亩、产品8个、产量88吨;无公害产地认证107个、面积38.73万亩;产品认证40个、面积10万亩;农畜地理标志产品8个,分别为黄果树毛峰、朵贝茶、镇宁波波糖、紫云红芯红薯、安顺山药、宗地花猪、平坝灰鹅、普定韭黄。

    激发农民创业热情

    “我把家安到了农场里。”这是普定县白岩镇十二营村的90后“农场主”罗伟常说的一句话。

    在罗伟的家庭农场里,200套红顶“别墅”型鸡舍在530亩田野上安营扎寨,阡陌小路连通每一间鸡舍,2.2万羽绿壳蛋鸡在鸡舍里进食、产蛋,却闻不到一般家禽养殖固有的难闻气味。罗伟告诉记者:“我们养的这种绿壳蛋鸡一个产蛋周期在500天左右,一只鸡一个产蛋周期可产蛋160枚至200枚,每枚鸡蛋单价在2元左右,收入十分可观。而且每天大量的鸡粪不仅是农场种植的重要养料,还能每天固定向肥料厂提供大量鸡粪,并收取稳定的报酬。

    按照800元一亩的价格,通过流转土地,罗伟家庭农场由最初的30亩发展到现在的530亩,种植模式由原来的单一种植香菇发展到现在的“鸡-沼-林”立体循环养殖模式。目前,罗伟家庭农场已投资900万元,除绿壳蛋鸡外,还种植竹柳100余亩、红不软桃200余亩、金刺梨100余亩、香菇30余亩。并解决了当地4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2014年,农场预计产值460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下一步我计划扩大规模,到今年底,把家庭农场规模扩展至占地面积1000亩、养殖绿壳蛋鸡5万羽、种植金刺梨等经果林1000亩,力争实现产值1200万元以上。”罗伟说。

    据市农委副主任刘新介绍,目前安顺市共有各类家庭农场16户,解决农民就业110人,产值769万元以上。为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发展,市农业部门专门制定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认定办法(暂行)》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等,明确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家庭农场正日益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的有效载体。(李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