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点亮“万家灯火” 记贵州电网道真“背夹巡线队”

12.04.2015  14:17

只为点亮“万家灯火

——记贵州电网道真“背夹巡线队

新华社记者 潘德鑫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12日电 在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有一支特别的“迎亲队”:平均年龄39.7岁的他们不着喜庆红装,也不带鞭炮喜糖,取而代之的是黄色工装和扳手弯刀;他们跋山涉水不是迎娶美丽的姑娘,只为点亮大山深处的“万家灯火”。

    “新编背夹篾条黄,一打猪草二望郎,快把猪草打满背,大树底下摆家常。”这是仡佬族传唱的民谣。在当地,用竹条或藤条编成的背夹,是迎亲队用来盛放白糖、土酒、面条、鸡蛋等聘礼的器具。只要见到背着背夹的小伙子,就知道他一定是“提亲”去了。

    贵州省遵义供电局输电管理所道真工作站,专门负责道真、正安、务川三县境内36万户、140万人的输电线路运维工作。为了工作方便,他们将常规的工具包换成了背夹,外界因此称之为“背夹巡线队”,当地人则形象地把他们叫做“迎亲队”。

    4月8日,记者在巡线队队长陈强的带领下客串了一回“迎亲”队员。 驱车2个小时,再走1个多小时山路,我们终于见到了当天的第一个“迎亲”对象——正安县境内的110千伏清正线31号杆。

    陈强宣读安全作业的注意事项后,队员们便开始分工巡检。不到20分钟,队员们的巡检结果便汇总到陈强处,没有发现明显缺陷。短暂休息后,队员便赶往32号杆。31号杆与32号杆之间电线跨度不到800米,但“M”型的山路让队员们走了近1个小时。

    57岁的队员王跃进参加过2008年、2011年抗冰灾保供电工作,有着32年巡线经验,不仅是队里的老大哥,也是队员们的“守护神”。

    和其他人的背夹不太一样,除了常规的作业工具,王跃进还准备了药品、卫生纸、单放机。“蚊叮虫咬、蜂毒蛇毒、跌打扭伤,只要一抹,立马止痛止痒。”最让他得意的是一位老中医给配的“神药水”。

    对于巡线队员来说,最危险的不是山高路险,而是马蜂、野猪、毒蛇这样的“活物”。

    2013年6月的一天,巡线队员马洪波在杆塔上作业时碰到了一个马蜂群。“我和杆下负责安全监护的同事站了半个多小时‘军姿’,直到蜂群飞走。虽然还是被蜇了一口,但命保下来了。”马洪波回忆道。

    “其实,‘勤动脚、多动手、善动脑’才是我们的法宝,团结、乐观才是祛痛止乏的‘神药’。”王跃进说,“苦累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抽支烟,吹吹牛,身心就会舒坦很多。

    “背夹巡线队”负责的线路总长549公里,杆塔1700多基,一轮巡检下来至少需要3个月,在老乡家借宿、在山里露宿是“家常便饭”。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工作日和休息日,只有雨天和晴天。

    正是巡线队的苦干实干保障了当地140多万人的正常用电。据道真县供电局局长王永森介绍,2011年以前,道真、正安、务川3县辖区的输电线路,每年至少发生20多起跳闸事故。经过巡线队的努力,3县范围内的1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由2010年的12次降到2014年2次,35千伏线路由21次降为2次。

    巡线队的苦干实干也赢得了当地老百姓“芳心”。“现在很多村民都认得我们,路过村寨时,村民会请队员到家里歇脚,以最好的油茶和饭菜招待。”队员舒敏对老乡的热情深有感触。

    正安县和溪镇桑坝村村民邬茹奎说,这两年,除非遇到雷雨等恶劣天气,平时电站很少停电。“真的很感谢他们,没有他们,我们可能要经常‘摸黑抓瞎’了。

    “老乡家里亮堂,我们心里就亮堂”这是王跃进常挂嘴边的两句话。再过3年便要退休的王跃进难掩心中的不舍:“如果条件允许,我愿意随时回来当‘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