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变成“新农民” “富二代”回乡创业带民致富

03.08.2015  21:04

煤老板”变成“新农民

——“富二代”回乡创业带民致富的故事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3日电  偏远的钟山区大河镇周家寨社区,2013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全省一类贫困村,全村属汉苗杂居,村里的农民主要靠传统种植或外出打工过日子,90%的群众穷得叮当响,剩下的群众大都在等救济。但凡事也有例外,那就是周家寨的任家,那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因为其开了一个45万吨的煤矿,那时的煤矿还是日进斗金,矿主还是“腰缠万贯”的人,任龙勇作为家中的“长男”“富二代”,那也是算得上“煤炭”圈中的“人精”,煤炭生意是做得风生水起。

    一个偶然的机会,任龙勇回到了老家,回城后他告诉父亲家乡贫困落后的现状,说想回去创业,带动群众致富,但父亲没有同意。不顾父亲的反对,2007年春节刚过,未满22岁对农事一窍不通的任龙勇,凭着对家乡的一股热爱之情又回到了周家寨,科学种蔬菜的想法同样被还住在寨子里的本家叔伯否定。

    任龙勇是这样回答的:“我在《六盘水日报》上看到大桥社区的一个蔬菜种植协会,他们与月照社区结对帮扶一个村,让这个村的种植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周家寨和大桥是兄弟社区,难道他会不帮我们?技术的问题我和大桥蔬菜种植协会协商。周家寨土地平坦肥沃,加上得天独厚的气候,发展种植业肯定有搞头!

    说干就干,通过政府“搭桥”,任龙勇同大桥种植协会签订帮扶协议、发动群众拿出土地租给自己……养猪场、蔬菜基地很快就建了起来。很多群众都在议论:“任家是不是‘败了’?他家儿子回来种地养猪了,从来不得听到哪个种蔬菜发财的……

    面对诸多的不理解,任龙勇总是一笑了之,默默地辛勤耕耘。半年时间, 250亩土地上收获了20多万元,是种苞谷的五六倍,这个小山村开始沸腾了:“种菜一年收两季,又赚钱,大家快到基地上学种菜去。”一时间,任龙勇成了大家眼中最会赚钱的人。

    2012年,任龙勇依托“3155工程”,又投入500万余元,找群众说流转土地种葡萄的事情,得到大家的支持。1200亩土地流转,没有争执和悬念,短短的两三个月,一片葡萄地水泥杆子、葡萄苗种在了地里。

    发展中,任龙勇注册了民润合作社,并找到村委会,协商将无人经营管护的集体茶山灌木林地入股民润合作社,由合作社经营管理,茶叶由合作社采摘销售。周家寨社区通过村民票决,决定将周家寨社区集体所有的200余亩茶山以产权入股民润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5万元。资源变股权使沉睡的集体资源有了生命力,村集体得到创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现在,每天在基地务工的百姓超过80人,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除节假日外,该基地一年共需2.3万人次工人,仅这项工资就要花出350万余元。同时,带动村中在外“能人”返乡创业5人,流转本村土地1万余亩种植花卉等。

    如今,“善变”的任龙勇又弄出了“新花样”,他在周家寨开农家乐、农家旅馆,还把自己的葡萄基地改成了一个具有小花苗特色的名字“嘎尼庄园”(嘎尼,意为幸福长久的意思)。今年端午,他出资5万余元,开展“迎端阳•唱山歌”活动,引得水城“山歌界”的高手全云集嘎尼庄园,向万余名观众展示了周家寨的新农村风貌,着实让周家寨人好好骄傲了一回。

    曾经拥有千万资产的“煤老板”,现在搭烧烤茅屋、种葡萄西红柿、修枝抹芽……没有什么不会,如果您走进他的嘎尼庄园,远远看见一个裤管一只高一只低,不停打电话、接电话、黝黑壮实的年轻人,没错,那就是那个当地群众广为传说的当了“农民”的“富二代”。(何雁 谢勇勇)